Napster模式的潛在商機

特約撰稿/林龍生

Napster引發的法律訴訟案件成為媒體的焦點之後,大家熱烈地討論著音樂產業與網路世界的這一場戰爭,究竟會為音樂產品的銷售帶來怎樣的變化。然而Napster背後根據的想法與運用的科技,卻可能為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帶來不小的衝擊。

為什麼一個由兩位不到20歲的年輕人所寫的軟體會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力?Napster的出發點是「分享」,讓網友們能互相交換彼此擁有的音樂檔案,只要連線就能免費下載自己想要的音樂。它運用peer-to-peer檔案分享的技術,將原本多人上網下載同一個網站伺服器檔案,變成分散地由網友們互相交換,實質改變了網友下載音樂檔案或mp3檔案的方式。既然可以交換mp3檔案,為什麼不能交換其他檔案呢?類似Gnutella這樣的軟體,就提供各式各樣的檔案供網友們互換。這種檔案交換行為,就像Netscape的前身Mosaic瀏覽器出現之前的網路使用行為,學術界和政府單位就是以點對點的方式交換資訊,直到瀏覽器的出現,World
Wide Web就成了一個不斷成長的大型布告欄,所謂瀏覽行為也成了集中向網站來取得資訊的方式。如果分散式、peer-to-peer的資訊分享模式能更有效滿足網友的需求,也許就會像英特爾總裁Andy
Grove所形容的「回到未來」一般,網路使用行為就可能產生革命性的改變。

類似Napster的軟體也會為網路產業帶來一些影響。對電腦硬體廠商而言,由於peer-to-peer網路中,其中每一個個人電腦都變成了其他人的檔案伺服器,因此在cpu和記憶體和各項硬體效能的要求上都必須提昇,從而這些軟體的普及將帶給硬體廠商電腦升級和高階產品的商機。如果互換檔案成為網友的習慣,對頻寬的需求也將帶動電信與有線電視業者寬頻服務的成長。此外,將自己硬碟內的檔案與他人分享,可能多少會引起一些侵犯隱私權的問題,對提供網路安全與病毒防護的業者而言,或許更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呢。

如此看來,Napster所帶來的分享網絡模式,除了在音樂檔案交換上得以發揮,也有其他的商業可能。對音樂產銷業者來講,在類似技術門檻不高的情形下,藉由侵害著作權的法律訴訟所能達到的嚇阻效果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如何善用點對點分享技術產生正面的營運模式,其實才是該動動腦的地方。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