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斯達克股市狂跌事件對網路公司的啟發與省思

記者/趙培華

三月底以來,美國股市多年多頭走勢就出現鬆動跡象,不僅發生道瓊工業指數與新經濟掛帥的那斯達克指數雙雙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點紀錄的黑色星期五慘劇,相較於310日的歷史新高5048.62點,那斯達克指數於幾週內跌了將近二、三十個百分點,引起各界驚慌與關注,紛紛臆測網路經濟是否真為泡沫。

那斯達克股市慘跌,使得一些國內外的網路、電子科技相關公司緊急變更計畫,例如,原先已宣稱將在那斯達克上市的入口網路AltaVista公司已表示,將會延後該公司IPO(股票首度公開發行)的計畫,另外,提供客戶服務解決方案的iSKY公司、網路諮詢公司Zefer也都表示,將撤銷在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的IPO登記。而國內一些網路公司對赴美那斯達克掛牌也開始抱持「停看聽」的態度,轉向考慮台灣的第二類股、香港創業板(Jasdaq)等亞洲新興科技股票市場。但其實這次股市狂跌事件的影響並不該只限於此,對於很多有意進入網路世界的企業、或已經存在的網路公司來說,這應該是它們重新思考、反省的好機會。

隨著近幾年來的網路熱潮,我們可以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與企業都想沾一杯羹,成立一家「達康」(
.com)公司似乎等於是取得一張吸金執照,再加上網路相關公司IPO之後,公司價值飆漲乃是常事,因此許多國外公司都紛紛投入IPO的行列來追求暴利,也使得IPO市場從199811月中旬開始起飛。至於台灣方面,過去一年多以來,許多網路公司彷彿只要有夢想即可,不管公司的營運計劃是否真的可行,卻總是能贏得投資人與創投公司大把資金的投入,甚至有的網路公司才一上市,並未交出真正有內容的成績單,本身的營業項目與營運模式也根本談不上可以公開發行的地步,卻馬上宣稱要於那斯達克市場IPO,整個網路相關產業瀰漫著一股快速且無本致富的迷思,彷彿「公開發行」這件事變得不再是衡量企業成長是否需要的手段,本身卻已經被神化成為一種成功的表徵。但一開始的成功並不代表緊接而來的必為康莊大道,就像Internet.com的董事長暨執行長Alan
Meckler,在被問到網路公司是否都該在美掛牌上市時所回答的:「如果能夠上市募到一大筆錢,為什麼不呢?但問題在於二年後,能否繼續持續它的價值,能否獲得市場認同。我認為其中有些公司會成功,但大部分不會,因為那斯達克的投資人已經愈來愈重視網路公司能否賺錢了。」

我們必須要認清的事實就是網路產業絕對不會成為泡沫,只是有多數的網路公司可能將成為泡沫,因為在未來民眾就仍然會繼續上網或進行網上交易,據估計,網路消費金額將也將從去年二百億美元攀升至一八四○億美元,但問題是,設立電子商務網站的公司多如繁星,結果彼此競爭得頭破血流,一個商品可能有一百個網站在販售,加上許多公司根本就是打腫臉充胖子,在每季損失金額一千萬美元至三千萬美元不等的態勢下做著生意,而有些電子商務網站完全是靠瘋狂低價吸引顧客,更寧可提供跳樓大折扣讓帳面出現紅字也要留住人潮,締造高流量來維持公司的門面,期望因此能吸引更多資金與投資者,創造出夢幻且驚人的本益比,而這些沒有詳細考慮就一飛沖天的網路公司未來就將化成泡沫。

很多分析師與網路公司都指出,最近股市的變化並非完全是件壞事,因為那斯達克指數從一千點漲到四千點之時,有些公司的股價已經被過分高估,所以在許多新經濟概念股獲利不如預期之時,會讓投資專家重新思考及修正投資方向,也會讓網路企業、公司重新考慮回歸基本面,將企業價值反應在適宜的股價上,在追求虛擬想像之餘,也不放棄傳統營運或企業財務之本質,因為投資人終究會回來看這個部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