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意見風向、決定網路股漲跌?

特約撰稿/林龍生

上週美國NASDAQ網路股的「無重力」下跌經驗,相信手中有網路公司股票的投資人們一定深有感受,再一次印證高科技產業暴起暴落的特性。而幾乎所有的報章媒體和證券分析大師都提出警語,網路公司現金短缺、營運狀況未如預期等報導的陸續出現,時機上也正好遇上NASDAQ大跌四分之一的時候。對投資者來說,媒體的悲觀報導是代表崩盤的預警,還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最佳買點?

1995Netscape上市以來,網路股的走勢幾乎是一路飆漲,中間雖偶有休息,趨勢確是向上的。在這期間,媒體報導充滿了對新興網路公司的崇拜欣羨之情,短期快速致富似乎就是網路事業的代名詞。這期間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投入股市,追逐以「本夢比」計算都有點嫌高價的網路公司股票。傳播媒體大篇幅、經年累月的報導,對整個社會與企業塑造了「不介入網路事業就消失」的意見氣氛,上至國家政策、下至公司經營,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議題被設定成最重要的部份。弔詭的是,由於產業特性相近,媒體企業本身更是介入網路經營最早、最深的族群,像NBC投資SnapDisney併購Infoseek等等,都是早期結合內容與入口網站的代表。在媒體本身在網路事業有重大利益的情形下,大力鼓吹網路好處的報導,一方面符合不斷上漲的股市樂觀氣氛,也有益於媒體本身網路事業的發展。

也拜媒體報導之賜,隨著網路相關知識的逐漸擴散,社會大眾與投資人對網路事業有了更多興趣和更深入的瞭解。漸漸的有人開始質疑網路股過高的股價,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大泡沫,甚至有人預言網路股即將崩盤,Red Herring的兩位記者1999年底出版的「Internet Bubble」一書就反映了這樣的看法。這次NASDAQ狂跌25%之前,其實類似言論已經在媒體上漸漸呈現,只是在一片歌頌電子商務的氣氛中較不容易發覺而已。眼明手快的部份投資人和大股東,早在今年初NASDAQ疊創新高的時候高價出脫了,像一直虧損的Peapod,公司執行長早在今年初就辭職退休,帶著賣出股票的鈔票安度餘年了,其他趁著熱潮虛設騙局的情形也時有所聞。對投資人而言,媒體主流意見旁的弦外之音似乎也是投資判斷的重要參考呢。

傳播理論中說媒體有守望、決策、和教育的功能,雖然在網路與傳統媒體逐漸融合的時代,媒體的角色也漸漸多樣;兼具閱聽人身份的投資人,可不能不瞭解媒體與網際網路的複雜關係,才能從傳播環境的風向中,找到實現獲利的方向。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