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捲風暴」與「康莊大道」—高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的後半時期介紹

記者/趙培華

在這幾十年間,高科技產業的獲利與成長令人著迷,但其快得令人咋舌的技術變化與產品版圖轉移也帶來極大的挑戰,在這個時間被壓縮到極致的產業中,要如何能夠不被洪流衝倒,成功地推出新產品、使其達到最大的接受範圍,當然產品本身的設計與新意、性能與實用與否佔了很重要的部分,但清楚地知道高科技的產品生命週期走向,以及各時期所應注意的行銷重點,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擔任矽谷高科技公司行銷顧問多年的Geoffrey
Moore就憑藉其多年經驗,將高科技產品的生命週期分為「鴻溝」、「保齡球道」、「龍捲風暴」與「康莊大道」等四期,下面就將針對後面兩期做個簡略的說明與介紹。

推出一個新的高科技產品,在經歷鴻溝、保齡球道時期之後,緊接的是讓許多高科技公司一夜致富的重要時期—「龍捲風暴」,這時候通常都是該科技產品已經取得某特定利基市場的全面採用與認同,並根據該市場的反應作了修正,使其已具有「大眾化」的基礎,一旦風暴颳起,需求量就全面大增。此時所需注意的焦點就是架構性的買主或技術性的買主,也就是其他一般企業內中主管或維護基本支援系統的一群人,這些人掌握了公司日常交易、分析、監督等等相關事宜所依賴的一切,加上這些基本系統總會因為工作量的增加或其他種種需求,而有不斷修正的必要,所以這些架構或技術性買主就必須時常注意新高科技產品的推出,但並不是一有新產品推出,這些人就會馬上下決策購買,因為決策下得太快,則該產品一些不成熟的情況反而更增加公司的成本,但如果轉變太慢,則必須面對競爭者引用新系統產品所造成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所以這些架構或技術性買主他們會設法在太過快速的第一類風險與轉變太慢的第二類風險間取得平衡,一旦第二類風險開始增加,並有凌駕第一類風險的趨勢,就是龍捲風報即將颳起的時刻。

龍捲風暴時期的特色就是市場對該產品的需求量狂增至極大,所以這時期的行銷重點並非是創造需求,並不需要講求市場分割,不必計較客製化等等,著重的是具體降低公司內部的摩擦,使完整產品的創造、分銷、裝設及運送都能夠處在最平順的狀態,以求在最快的時間內佔到最大比例的市場,成為該市場中的大金剛。

當某些公司一路衝破龍捲風暴之後,可能會驚訝風暴之後的康莊大道怎會是如此的崎嶇難行,那是因為他們正到達康莊大道前的一個轉型期,大多面臨了預期營業額及利潤的大幅挫低,盈餘向下修正、股價下跌等情況,所以許多高科技公司的主管人員紛紛都是以「反康莊大道市場」的心態來進行企業規劃的,他們所期待的是連續性的龍捲風暴,一個尚未完結,緊接著又推出一新產品,來使得版圖不斷地進行轉移,但是Moore並不認為大部分的公司都可以持續地成功發動攻勢,轉移版圖,他認為高科技公司如果要常保健康活力,就必須能夠妥善應付這一情勢。

這時期的注意焦點就轉移至最後使用者(也就是真正享受到高科技產品服務的人),這些人所希求的是使用產品之後所帶來的滿足感,這種個人慾望的滿足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就構成了製造產品差異,並採取價值基礎競爭的支撐所在,尤其當產品經歷龍捲風暴時期之後而成為低價低利潤的通用產品,這時候,只要就原有的產品做些修正與改善,有效地將最後使用者的偏好具體轉化為較高利潤的產品,也就是在一般的消費性產品中令人耳熟能詳的「大量客製化」的行銷策略,但這樣的概念卻帶給由技術人員所主導的高科技產業非常意外的衝擊。所以當進入康莊大道時,高科技公司必須謹記是該讓行銷部門開始大展身手的時刻到了,因為在此時的市場最高指導原則已不再是更先進的高科技,而是更能體貼和順應消費者需求的高科技。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