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宜玲
大家都說,網路科技使得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透過網路,各地資訊都可以立即的互相傳遞,原有時間與空間上的差距無形間給縮短了,彼此之間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各大型企業紛紛進行著一波又一波的跨國併購,「全球化」的風潮正席捲著全世界!是的,藉由這個具有「全球性」行銷特性的新興媒體,各種品牌有著較以往更容易獲得其他區域消費者注意的機會,尤其對於一些地方品牌而言,更是建立國際知名度、擴展市場不錯的方式。
但是,仔細觀察網站的經營發展,卻可以發現這個具有「全球化」特性的媒體,正逐漸興起一股「地方化」的趨勢。看看幾家知名的入門網站就可得知,比如入門網站Yahoo!在美洲、歐洲、太平洋三個地區都設有好幾個分站,比如太平洋地區就有澳洲、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分站,這些網站並不只僅於語言上轉換的不同,而是在內容上依照當地文化環境來經營規畫,就如著眼於全球華文市場的「新浪網」也設立了北美、台灣、香港、北京等四個分站一樣,或許有人認為:既然「新浪網」是著眼於華文市場,華人不但有著相同的語言、甚至還有相同背景的「大中華文化」,又何必分設這麼多個分站呢?
但或許華人在對彼此的事務上是有著更大的興趣、或者因為相似的文化背景而在溝通上較為容易,可是各地的華人生活與文化仍存有著差異性,更何況在這個以「消費者至上」、「個人化服務」的時代裡,越能使得消費者感到親切、提供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服務的網站越能致勝,而一個提供地方事務新聞、反映融入地方文化色彩的網站,相信會比內容國際化但可能因此讓人感到陌生、較無認同感的網站要受歡迎許多。
更進一步來說,不只僅於網站上的經營與規畫必須要「地方化」,品牌也必須要將產品設計「地方化」。比如一家主要的女性產品製造公司Libra推出的產品在澳洲相當受到歡迎,所以其公司接著嘗試以網際網路來將其產品推廣到世界其他各地,首先進軍的是歐洲市場,可是結果卻相當的令人失望,原先在澳洲的熱賣產品,卻因為文化的不同,在歐洲被認為是過時、無趣的,可見經營者千萬不可忘記縱使網路無國界如何發達,真正在消費的消費者仍處於有著不同文化差異的實體環境裡,建立國際知名的品牌並非產品打入市場的萬靈丹。
當然,品牌建立國際知名度並非不重要,每年花費廣告行銷經費來推廣品牌知名度是目前企業生存的必要行動,但是如何將服務產品更貼近消費者,可能才是主要成功的關鍵,而不管是「地方化」或者作精密的「市場區隔」其主要用意也都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