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筆耕「斜槓」 網路文章打賞機制真能賺錢嗎?

記者/張萱

最近筆者因為工作關係會在創作平台「方格子」上瀏覽文章,這種結合包括打賞、集合式專題等進階功能的部落格近年愈發興盛,提供想靠文字「斜槓」的網路使用者一個發揮的園地,用筆耕賺點外快。

不光是一般無名的使用者,也有像理財專家施昇輝、人渣文本這種「大手」在這類平台開設帳號。主要有兩種營利模式,一種是開啟付費訂閱功能,文章僅提供加入付費會員的人閱覽;另一種則是常見的「打賞」功能,讓讀者針對單篇文章小額贊助。

影音或社群平台近來也陸續建立打賞機制,創作者的營利管道除了流量分潤,觀看者若青睞作品,也可以用實際行動支持。像是twitter去年五月推出小額贊助功能「小費罐」( Tip Jar),去年底抖音(TikTok)也開始低調測試小費制度,粉絲如果喜歡作品,可以點擊按鈕直接打賞。目前屬於測試階段,收到的小費全歸創作者所有,抖音不抽成。

我一直對於贊助作者的收費機制能創造多少營收相當好奇,如果是Youtuber、網紅的直播打賞倒不稀奇,有人說打賞也算是一種「粉絲經濟」,這些人某種程度上已是明星等級,粉絲給偶像實質的應援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對於純文章的打賞,就覺得這條路相對艱辛許多。曾看過一個在創作平台「medium」的作者寫道,他在方格子從來沒收到過任何打賞,理由不外乎他的寫作題材非屬知識型(像是財經股票分析),而且他本身也不是自帶流量的名人或網紅,轉換平台寫作無法把追隨者打包一起帶過來。

一位職業作家也直言,讀者沒有慣性付費已經被定錨,網路上同類型的知識內容太多,大家早已白看成習慣,真有人願意掏錢實屬鳳毛麟角。但有趣的是純文字的東西轉換成線上課程,就有人願意買單了。他嘆如果打賞機制能更成熟,這種C2C是真正意義的去中心化,對作者和讀者雙方都是好事,作者就能更沒有顧慮地產出優質文章給讀者看。

有過來人分享三點如何受讀者青睞的訣竅,第一是文章要有料,不能空口說白話,必須實地考察、操作和統計,用大數據說話,這不是吸眼球標題可以達成的成就,內容若不能帶給讀者價值,終究會流失群眾,不過這個建議聽來還是只能應用於知識型文章就是了。

第二和第三點比較屬於文章品質的部分,他強調詞藻可以不用高大上,但必須清晰快速切中主題,並且不要堆砌滿滿專業名詞裝逼,要把自己拉到和讀者同樣的高度,提供深入淺出的文章。最後他認為文章必須傳遞正確善良的價值觀,三觀正才能傳遞正能量給讀者,獲得他們的愛戴。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