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ay推行成效遭質疑 市佔率不到5%

記者/廖冠威

財政部與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金公司)自2017年9月開始推行台灣Pay以來,所花費之行銷預算將近6,750萬台幣,但導入商家非常少,民眾熟悉度也不佳,就行動支付的市占率來看甚至不到5%,與原先期許電子支付覆蓋率達到90%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對此,財金公司點名「推廣行動支付的基礎建設」才是其主要的理念,另外,台灣Pay除了行動支付外,目標在「整合」並制定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消費者只要掃1個QR Code就可以互通,各銀行之間也應該可以互通。

行動支付並不是只能綁定信用卡或金融卡,以下 3 種行動支付也提供綁定銀行帳戶的選項。台灣Pay可以直接綁定銀行帳戶進行扣款,而LINE Pay一卡通帳戶則是有一個虛擬戶頭,使用者必須先從銀行儲值金額進虛擬戶頭內,才能進行支付或轉帳,虛擬戶頭內的錢也可提領回銀行帳戶。街口支付則是以上兩者方式皆支援。另外,台灣 Pay 綁定信用卡,目前使用 iOS 版本僅能以消費者掃店家條碼方式付款,若使用 Android 版本,則可用消費者掃店家條碼、店家掃消費者條碼、感應支付的方式付款。

兼具政府支持與良好理念的條件下,為何台灣Pay仍無法在台灣眾多的行動支付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呢?第一,台灣Pay前期以綁定金融卡為主,進行掃描QR Code支付後,會直接至銀行帳戶進行扣款,直至2018年年底才開放綁定信用卡。第二,以最常使用行動支付的場域便利商店為例,台灣Pay在便利商店消費僅能綁定簽帳卡,相較於街口支付與Apple Pay都可以綁定信用卡,台灣Pay的使用誘因就降低了許多。第三,不論是綁定簽帳卡或信用卡,能綁定的銀行大多為公股銀行,民營銀行僅有少數幾家,且規模較大、發卡數量較多的民營銀行也尚未加入,限制了台灣Pay的普及。

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表示,可以使用的台灣Pay進行支付的商家數、整合生活帳單與稅單量、可使用卡數及交易金額相較於去年同期成長 3 倍,台灣 Pay 推廣至今已有不小的影響力,未來將會因應科技、民眾需求及市場發展,持續調整精進。

■ 台灣Pay形象吉祥物「Pay吉」。 (截圖自/台灣Pay官網)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