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社會適應力工作坊 鼓勵公民參與探討智慧交通

記者/葉婷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於7日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新創科技x公民參與」社會適應力工作坊,協同中華智慧運輸協會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交通部前部長、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針對智慧交通六大面向深入會談,藉由多位專家學者提出的方案與建議,吸引民眾和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期望營造更多元、友善的溝通環境。

■藉由公民參與,讓民眾在政策形成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攝影/葉婷)

以「民眾的真實需要」、「安全性與風險管理」、「社會整體效能提升」、「公平競爭的關鍵」、「傳統產業調適成長」和「法規的調適與因應」六大方向進行討論。對於科技的快速發展,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鍾慧諭認為,新創科技與傳統體制之間,不該是0與1的選擇,表明台灣最大的問題點在於「單向溝通」,缺乏不同族群的相互了解,若能透過系統化,讓不同利害關係人有效溝通,有助於凝聚社會共識。

Uber與計程車議題為例,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坦言大多數人都低估公民參與的力量,使用了公共資源,卻沒有思考其中的公共責任。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強調,如何讓共享發揮效益且不影響公共利用、私人載具公共化並賦予其社會責任,正是營運者與使用者需要思考的課題。

本次工作坊預計9至10月舉辦3至5場為期半天的公民參與,以六大新創檢核面向邀請民眾共同探討。中華智慧運輸協會秘書長許耀勳指出,以智慧交通的公平競爭來說,民眾的服務需求是否有被滿足,藉由公民參與平台,期望可以達到最多人的共識。透過這次社會適應力工作坊,作為推動民主的重要一環,經由理性溝通,鼓勵政府聆聽人民想要做的事情。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