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泰國電商市場 金物流服務成關鍵因素

記者/王人豪

除了最主要的內需問題之外,台灣電商業者在進軍泰國時,仍需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商業競爭。因此,若要在當地發展出具競爭力的電商產業,仍須關注許多難以掌控的衝擊,尤其是政策、文化、消費習慣等方面,與台灣市場有所不同的影響因素。

泰國電商競爭激烈 海內外業者搶佔灘頭

近年來東南亞市場電商速度成長快速,根據  (Google) 和  (Temasek) 的一份聯合調查報告,預計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或可達110億美元,而泰國電商市場2017年便佔有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25億元),2018年更可達3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0億元)。由於泰國政府有計畫的扶植,其電商市場目前呈現百家爭鳴的型態,其中,B2B佔其中的最大宗(55%)、B2C居次(29%)以及B2G(16%),而泰國消費者也多喜愛購買服飾、個人護理用品以及3C電子產品。

■ 要打入泰國市場,需強化平台服務的差異。(截圖自/Lazad官網)

截至目前,在泰國電商市場上較受關注的本土電商包含LazadaKaideeWeLoveShoppingiTrueMart等,而AmazonAgoda  、Shopee 等國際電商平台也積極卡位,使得當地市場競爭呈現戰國狀態。儘管加入戰局的台灣電商業者各有招式應對,但受制於跨國集團充沛的資金後援,仍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像是阿里 於2016年投資控股Lazada,而後者現階段已成長為泰國的第一大電商平台,據市場調查公司 於2017年4月的線上調查指出,有97.4%的泰國買家知道Lazada,且其中高達83.6%的買家曾在該平台上購物。此外,京東亦與泰國最大零售商之一的  (Central Group) 和 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分別提供電商服務和金融科技服務,投資總額為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4億元),這使得資本相對弱勢的電商企業更多在增強消費體驗、優化網站設計等方面加以著墨,並且多運用社群提供買家豐富的選擇。

電子支付比例偏低 物流模式選擇多元

若要進軍泰國電商市場,金、物流無疑是影響平台落地的兩個重要因素。 2017年的資料顯示,在東北部欠發達地區,儘管手機普及率達到76.1%,但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只有39.3%,顯示泰國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數位鴻溝 (Digital Divide) 」。加上其電子支付的使用比例仍有待提升,泰國銀行家協會主席黃文達表示,泰國每年97%的交易額是通過現金完成的,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現金支付比例平均為94%,發達經濟體的比例則為62%。由此可見,泰國的電子支付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而這也成為泰國政府制定「國家電子支付計劃」、「數位泰國」等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物流也是台灣業者需要詳加考慮的面向之一。過去幾年,由於  等許多物流公司登陸泰國,將端到端交付(end-to-end delivery)推向當地市場,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使得電商物流成本由2015年的每件1.3美元(約合新台幣40元)大幅下降至2016年的每件0.5美元(約合新台幣15元)。然而,受限於當地的城鄉差距致使基礎建設尚有發展空間,Pinkoi執行長顏君庭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曾提出,在泰國境內的寄送問題還不大,一旦商品要寄出泰國就很容易丟包。針對相關問題,其企業主要透過貨物追蹤、客服資源等資訊力量和機制去改善。

■ 曼谷與外府之間在基礎設施方面仍存在缺乏,往往需企業自身加強投入,或是自營物流服務。(截圖自/PhotoAC)

對於那些資本較為雄厚的電商業者來說,選擇就顯得較為豐富。Lazada最初採用平台式運營,物流主要採取第三方物流,但自2015年後藉由物流资源整合推出LEX產品 (LzadaExpress),加強最後一公里的配送佈局。在2018年更上馬LazMall產品,除了主打品牌方和授權經銷商帶來的正品概念,以及15天退貨以外,還引入了當日達和次日達服務。與之相對的是,京東與尚泰集團合資成立的JD Central依然延續在中國的做法,即自建倉儲和物流人員,用強把控的自營物流提高配送效率。網購服務的及時性和便利性,一向是消費者最為重視的環節,台灣電商業者在未來如何加強相應的服務體驗,將是其在泰國進行跨境電商面臨的重要問題與挑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