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是炒作出來的?賺不到錢的市場泡沫?

記者/游子慶

這段時間以來隨著WiMAX南北區六張執照的釋放,電信三雄與新進等13家業者積極搶進的態勢之下,「4i概念股」、「WiMAX是超級3G」、「全球130億美元市場商機」,版面每日可見WiMAX功能多麼超強的新聞,與未來無所不能的商業應用的種種描述,這些炒作已經使得WiMAX成為財經媒體的新寵兒、投資未來股票的火紅題材,然而在作著通訊大夢的同時,筆者想請各位先冷靜下來仔細想想,WiMAX究竟真的是一場美夢,還是又再一波的市場泡沫?這個問題從上月26日兩大電信巨人中華電、台哥大「意外落馬」的決標結果,可以找到一些思考的軌跡,這些最有資格奪標的業者難道是真心「遺憾」出局嗎?

 

中華電、台哥大分別以3.02%及3.27%特許費比值落榜,NCC表示此次決標是以特許費比值來決勝負。所謂特許費比值,是WiMax正式營運之後,每年的營業額乘以特許費比值,計算出「每年要繳回國庫的費用」。然而其餘得標的新進業者動不動就祭出如大眾電信12.89%的殺手?,中華電、台哥大卻不動如泰山,中華電表示上網工具很多,WiMAX技術未成熟,不應過度期待,經過精密計算後提出3%左右特許費,認為已經超出市場行情,但仍然會爭取二年後的全區開放執照。業界也透露出WiMAX仍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包括國際規格未定、技術尚未成熟、可取代網路接取工具多、電信市場飽和、與基地台建置問題等。

 

然而這塊市場大餅,儘管存在荊棘,新進業者仍然擠了破頭、殺紅了眼,理由大致有二,一來WiMAX有其破壞性創新足以打破現有龐大利潤的電信市場,二來規格制定的國際主導大廠與代工廠商將其視為創造另一波換機潮與網通設備市場的商機。回溯台灣中央政府推動WiMAX的歷史,台灣本身既無參與通訊協定制定的權利,卻跑在世界前頭?近年來的M-Taiwan計畫所使用的基礎設施其實正是WiMAX,但政策制定之初WiMAX的通訊協定尚未底定、CPE設備也還沒出來,示範性計畫便隨著經費大量釋出,到目前為止仍然營運、堪得上成功的縣市屈指可數,有其耐人尋味之處,此外據業界透露,M-Taiwan計畫似乎有政治力介入要求政府建設網路設施,開放給中華電以外的業者,種種的猜測與訊息似乎都指向WiMAX是炒作出來的?

 

探討WiMAX的發展,幾乎逃不開與3G的互補、競合等論點。然而回到WiMAX作為僅是網路接取的一種工具,儘管WiMAX號稱傳輸速率比3G、ADSL快上30倍,然而現有的3.5G(HSDPA)、發展中的Wifi的802.16n、甚至逐漸成熟的3.9G(LTE,Long Term Evolution),其寬頻上網100Mbps速度比WiMAX還快上四成,更何況WiMAX就國內業者的測試,仍遠遠不及理論值70MB,Backbone也會受到氣候的影響,WiMAX基地台的需求量反而遠多過2G的基地台數量,勢必存在基地台取得或共用障礙,問題重重之下,比起投資4G要付出的高額特許金,3.9G不失為更划算的現有升級方案。速度問題解決了,那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過度剩餘的頻寬」?還是「足夠使用的頻寬」?

 

再回歸到一個市場經濟的根本問題,倘若WiMAX技術問題解決了、70MB的達成率提升了,共八張執照皆開始營運了,這市場的錢究竟要怎麼賺?目前國內所有的電信業者,包括固網業者,固網、光纖部分大多不是自己建置、持有的資產,而是向中華電所租賃的。無論走空中的Wifi或WiMAX最後終究會走回到地下的固網,同樣的邏輯套用在未來的新進WiMAX業者,同樣都要向中華電付固網費用,然而4G走VoIP免費通話服務勢必吃掉現為電信三雄主要利潤來源的2G語音服務,固網業者如中華電有必要拱手讓人嗎?八張執照全開的頻寬需求,中華電就算建再多光纖亦足以支應需求嗎?或許「多餘頻寬的使用」不是最大的挑戰,「沒有人賺得到錢」恐怕才是WiMAX的宿命!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