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新? 先從專注本業做起

特約資深撰述/陳致中

對於多數企業而言,「創新」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儘快推出新產品、開拓新的市場,或是在既有的產品上不斷做些新變化。在汽水裏面加入檸檬口味、在洗面乳中添加新的維生素,或是在既有的車型上添加幾個小設備……創新,看來是如此簡單。

然而,一項研究顯示,經常推出新產品的企業,其財務表現並沒有像產品推出速度那樣亮眼;甚至,其獲利和成長率反而比不上堅守本業的同行。如果我們將創新定義為“能為企業帶來實際效益的新想法或做法”的話,看來,似乎堅守本業才是真正的創新。

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
分析了十二個產業中的七十五家知名企業,結果發現,產品種類愈少的企業,財務表現愈亮眼。事實上,那些產品線「複雜度」最低的企業,營收成長率幾乎是其競爭者的兩倍。「我們並不是說,不要推出新產品。」貝恩公司的合夥人馬克.戈特佛雷森(Mark Gottfredson)說:「這項研究只是表明,你應該非常專注於自己的本業,而你真正需要的產品種類,其實比你以為的要少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結果在不同產業都適用。在共同基金業,美國基金(American Funds總計只有二十九支基金,而在20002005年間,它所管理的資產複合年成長率達到19%。相反地,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
擁有一百六十八種不同的基金,但這幾年的資產年成長率僅有4%。在化妝品業,露得清(Neutrogena旗下每類產品平均只有十七個庫存單位(SKU,代表可區隔的商品種類),但在20032004年間,露得清的銷售額成長了15%;而露華濃(Revlon每類產品平均有七十九個庫存單位,它這段期間的銷售額僅僅成長了3%。速食連鎖店以及其他九個產業也顯示出類似的結果。

戈特佛雷森對研究結果的解釋是,擁有太多種產品的公司,將無法很好地瞭解其消費者,這導致無法精確地研發產品和投入資金。同時,過多的產品也導致另一個風險,即公司不知道該如何把正確的商品、在正確的地點投放到正確的消費者面前。當然,產品線分散也降低了規模經濟,並使生產流程更加複雜。

「連線」雜誌(Wired主編克裏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2004年提出了著名的「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除了主流市場外,每個行業都有一大批未被滿足的、個性化的小眾市場,它們構成長長的一條尾巴,由於一般廠商難以顧及這麼多族群的需要,因此「尾巴」乏人問津。很自然地,長尾理論成為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理由:為了滿足這條尾巴上眾多族群的需要,我們必須不斷推出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然而,戈特佛雷森提出警告,認為推出更多的產品並不能滿足小眾市場。「事實上我們的研究表明,只要你能真正瞭解消費者,你根本不需要多少產品就可以滿足他們了。」

在這項研究中,貝恩公司隨機挑選了十二個產業,其中有七個企業對消費者(B2C)行業和五個企業對企業(B2B)行業。然後從這十二個產業中挑選最大、最知名的企業作為研究物件。接著,貝恩公司以統計模型排除了諸如企業規模、行業平均成長率等可能干擾研究結果的因素。「最讓我們吃驚的是,企業專注於本業的程度,和它的財務表現相關性是如此之高,幾乎在任何行業都是如此。」戈特佛雷森表示。

今天,許多企業瘋狂地追求推出新產品的速度和產品線的數量,並認為這代表著創新。但貝恩公司的研究卻表明,唯有專注於本業、並致力於瞭解消費者的企業,才是真正的贏家。「事實上我想說,當你推出一大堆新產品時,就表明你根本不瞭解你的消費者;而不瞭解消費者的企業,不可能成功。」戈特佛雷森表示。

把創新視為你公司的重要價值嗎?那麼,請從專注本業做起。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