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才賺錢vs.有土斯有財

AOL上一則不到五平方公分的黃金地段廣告,價值1600萬美金;佔地數千坪的巨宅大院,卻賣不到這個價錢。虛擬資產的價值,正嚴重挑戰著實質資產的投資遠景!

無殼蝸牛找到新的抗議對象,現在小市民不但買不起房屋地產一類的資產(property),連網路空間(cyberspace)這樣的空中樓閣(cyberland)也負擔不起。

 

一支智原股,敵得過39家營建股股價的總和

投資人的喜好如流水。過去總是話題不斷的資產股熱潮,由最後一個資產股代言人「台鳳」的非法炒作,劃下不完美的句點後,幾乎所有的營建類股,資產概念股和目前的股價,都在近三年的最低點徘徊,營建股股價只有個位數的比比皆是。投資人往往相互打趣:過去幾個月,台灣所有上市的39家營建股,股價加起來總和差不多等於資本額5億出頭的智原公司股價。

營建類股的資產,是放眼可見、美輪美奐的簇新大樓和廣袤的土地。這一類資產,在傳統「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是投資者的上上之選,在地狹人稠的亞洲,土地進可攻、退可守。在房地產上漲時,可以出售牟利,房地產市場景氣欠佳時,可以出租賺取穩定的租金。但是這些都再也吸引不了投資人的眼光。相反的,擁有的只是摸不到的虛擬資產(cyberland)的網路股、軟體股和IC設計股,卻攫取了投資人的所有目光。不僅美國那斯達克市場指數迭創新高,台灣未上市股票市場(gray
market)的精誠資訊(Kimo網站)和PCHome集團,股價幾乎天天忘情上漲。最明顯的例子是虧損3.5億元的Seednet每一股股價達到275
元。

 

地產大亨李嘉誠,被網路新銳的兒子比下去

財訊文化今週刊社長謝金河指出,產業的興衰,十年可以視作一個循環。民國七十五年,國泰人壽以每坪75萬元的高價,購入目前興建為六福皇宮飯店的一塊空地,造成國內房地產的飆風,國泰人壽因為擁有數不清的土地資產,維繫「股王」的地位數年不墜,股價也一度達到1975元,如今十年過去,國泰人壽的股價,千位數拿掉了,百位數也拿掉了,只剩下十位數和個位數。現在網路概念股的熱潮,儼然就是當年的翻版,投資人以匪夷所思的超高價,競相投入未上市的網路股,就如同國泰人壽當年高價標地的熱潮。這股熱潮,估計還會再延燒一段時間。

近幾年統計的數據顯示,由於投資人已經將房地產等實質資產視為實用工具,而非投資工具。投資在實質資產的概念已經退潮。近幾年來台灣的公告地價,幾乎沒有變動。連房地產的最後一塊聖地台北市,去年也第一次出現每坪成交地價下滑的情況。

全世界房地產投機風氣最盛的香港,更是property不如cyberland的絕佳例子,亞洲首富李嘉誠擁有的長江實業,過去的地位就有如台灣的國泰人壽,開發管理香港最有名的豪宅,股價居高不下,但是自從房地產泡沫經濟幻滅之後,股價積弱不振,直到轉投資通訊股和網路股大放異彩之後,股價才回升。李嘉誠次子李澤楷所成立的網路公司盈科數碼動力,一九九九年中才「借殼上市」,卻已經是香港股市交易最活絡的股票,加上微軟公司投資的推波助瀾,「
『長江』後浪推前浪」已經成為香港股市一句有名的雙關語。

 

當年高價買空地的,現在紛紛以鉅資買空間

難道實質的資產(property),真的已經比不上虛擬的網路空間的資產(cyberland)?《連線》(Wired)雜誌總主筆凱利(Kevin
Kelly)在《NET & TEN》一書中所提出的網路世紀的規則之一──「空間比場所重要」,提出了解釋,他指出人們仍然將住在場所,也就是實質的資產中,但是逐漸的,經濟活動將會轉移到網路空間中。

或者是屈服於投資人的狂熱,也可能是企業已經體會到經濟活動的空間轉移。過去企業選擇耕耘土地資產,以高價購買空地,開發出售,現在企業在看不見的網路空間上灌溉,投資大量的資本。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企業在經營上,開始擺脫門面的漂亮與否,轉向重視系統的投資。國內第一家純粹網路券商──創新證券的總經理嚴啟慧就指出,過去不論是法規規定,或是證券商過去招徠客戶的方式,主要是建立豪華氣派的大廳、電視行情顯示板,以門面來吸引顧客。但是從網路券商開始之後,證券商的行銷模式已經有巨大的改變,轉而著重系統的投資和網路的建構,券商的首頁,取代號子的營業大廳,成為新門面。

虛擬資產的價值,超越實質資產的例子比比皆是,AOL上一則不到五平方公分的黃金地段廣告,價值1600萬美金,超過佔地數千坪的巨宅大院的價值。一股美國雅虎的股票,價值抵得上6000股台灣上市建商三采建設的股價。難怪台灣的建商,最近紛紛宣佈將進軍科技業,為已經萎縮的本業找尋另一個成長的春天。

實體資產房地產市場近幾年的變遷,倒是可以提供想要進入虛擬資產市場的競爭者作為借鏡。近年來台灣實體資產的價值,不再純粹取決於土地的價值,而是其他的附加價值。即使是同一個區域的房價,也會因為設計和開發的方式迥異,提供的附加價值不同,例如同樣信義計畫區的豪宅,和隔鄰不遠的公寓,雖然都位於類似地段,房價可能就差一倍以上。

 

有一個網站好名字,等於撿到一個黃金大寶地

實體資產市場起落浮沉讓企業學到的另一課,就是用投資人口袋裏的錢,而不要用銀行的錢,免得被利息壓力拖垮。過去幾次房地產泡沫經濟的崩盤,對於善用投資人資本的土地開發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的影響。舉例而言,推案採取「預售屋」的建商,在房地產泡沫經濟瓦解後,往往可以東山再起,轉向投資其他事業。這是因為建商讓購屋的消費者分擔開發的成本。然而大量向銀行舉債來開發房地產的建商,多半就因為無法負擔資金的壓力,而宣佈倒閉和破產。

現在經營網路世界(cyberland)的網路公司,也多半採取類似的做法來建立王國,對於積極投資網路公司的投資人而言,其實也像是在購買預售屋,投資人先付頭期款,在連樣品屋都看不到的情況下,期待網路公司能在虛擬空間上,建構具有價值的資產。最有名的例子,是China.com,這間強調中國概念的網路公司,被投資人調侃為除了門牌號碼(domain
name)之外什麼都沒有,但是由於地址位於黃金地段,被認為將有增值潛力。

房子看得見、摸得著,但是房子作為實用的用途,要比作為投資的用途合理多了。再加上投資房地產的投資門檻很高,無法成為全民運動。但是投資虛擬資產,其實是一場資本市場的遊戲,大家都可以參加,理所當然的蔚為世紀末的風潮。

然而這股狂熱,並不會永遠不結束,謝金河就提出他的預測,二○○○年將是網路熱方興未艾的一年,但是二○○一年起,表現不如預期的網路公司,將會有崩盤之虞,投資虛擬資產的企業和投資人,必須嚴加選擇。(採訪=何琦瑜
撰文=劉奕成)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