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慧蓉
電子書必須透過電腦、電子書閱讀機、PDA等設備顯示。在國內外各家軟體硬體廠商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之際,電子書的發展已逐漸趨向成熟。然而,目前有許多瓶頸尚待突破。
電子書最重要的是內容,但是大部分業者在取得內容上面臨了相當大的困難。例如遠流出版社獨資成立的智慧藏網站,只能就已簽有數位版權的內容進行製作,否則要重新和作者簽約,取得授權後才可以將作品流通於網路上。而業者認為,目前網路電子書的整體環境尚未具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因此出版社僅願意將具有獲利前景的產品先行推出。
而講到智慧財產權,就不能忽略盜版問題的猖獗。雖然新的加密技術不斷推出,但是嚴密的加密技術會增加讀者使用的流程,而寬鬆的加密技術卻又讓內容供應者卻步。而且即便是精密的加密技術,神通廣大的網路駭客仍舊可以破解並進行盜版,往往造成盜版數量遠大於合法版本的窘境。因此,即使是電子書的市場需求已逐漸形成,內容供應者基於安全考量,亦不太願意投入市場。
就技術問題而言,電子書需要透過閱讀機,但是目前為止發展還不普遍,加上閱讀軟體沒有統一標準,例如字碼、閱讀格式、閱讀機的操作流程等等問題,均造成讀者使用上的不便,而且消費者在網路上所取得的資訊內容多數是免費的,因此付費的閱讀習慣尚未完全養成,使得電子書的發展趨緩。
其實,業者可以思考透過網路社群的經營,提供平台讓讀者交流、甚至提供個人的創作作品,以吸引讀者的加入,凝聚人氣。例如,「第一次的新密接觸」原先只是網路上的連載作品,經由網友不斷地傳遞,最後再出版為紙本書。另外,電子報也成為網友吸取資訊的方式之一,透過電子報的發行,可以定期告知讀者出版訊息及活動消息,配合促銷活動可以增加網站的瀏覽次數。
而業者真正需要思考的部分,是就作品內容所具備的特質加以分析,再依據結果去區隔市場,另外也可以利用網路的便利性與即時性,推出部分的內容,以累積人氣進而帶動買氣。例如,在Bean.com付費美金十元,就可以下載四至五本即將出版的小說摘要,連帶地也提昇了紙本小說的銷售量。而多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可以利用作為產品差異化的工具,也是電子書的重要特色之一。
除此之外,制定電子書產業標準,培養讀者閱讀電子書的習慣,更是不可缺少的課題。當市場軟體及硬體趨於統一,有助於讀者閱讀習慣的養成。當然,讀者最重視的是好的產品內容。出版社可以規劃新書上架的時程表,申請政府補助以開發新的產品,或是開發個人網站的作者,藉以豐富產品內容。經由網路無地域性的傳布,網路電子書市場前景看好,龐大的華文市場將成為下一個目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