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犯罪日益嚴重 消費者如何自保?

記者/楊惠鈞

由於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防護措施出現漏洞,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信用卡號和資料流入網路犯罪者手中,這樣的新聞相信你我都不陌生。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速、便利的線上消費活動得以實現,但另一方面,時有所聞的網路犯罪報導也讓消費者進行線上交易時,心裡老覺得不踏實,因而對電子商務產生出一種又愛又怕的矛盾情結。

根據GartnerG2今年初發表的調查報告,2001年線上銷售額因網路詐欺的損失高達7億美金,佔年度總銷售額的1.14%。這份報告也指出,詐欺在網路上發生的次數是在實體世界發生次數的17倍。

實體世界中,人們藉由將門戶上鎖、裝設監視器、訓練看門狗等措施來防範宵小。如果不幸遭竊,警方會在事後展開調查並逮補嫌犯,而受害者可能會透過當地住戶組織的協助,學習更多防備技巧,或者要求警方在附近加強巡邏。儘管防備再周全,在竊案發生前就逮住罪犯的機率向來微乎其微。實體世界如此,網路世界也不例外。

去年,網路詐欺犯罪申訴中心(the Internet Fraud Complaint Center)所接受的5萬1千件申訴案中,9.4%與信用卡詐欺有關,其個案平均損失金額為450美元。GartnerG2研究員Rich Mogull表示,問題在於監控網路安全的機構數目不足,加上電子商務網站本身安全防範措施做得不夠好,造成信用卡號密碼等資料遭竊取的犯罪事件層出不窮。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有效地防範網路犯罪?首先,網路安全監控機構不可少。由FBI和National White Collar Crime Center成立的美國網路詐欺犯罪申訴中心(the Internet Fraud Complaint Center,簡稱IFCC),專門受理消費者投訴的網路詐欺案件,並將案件移交給相關的聯邦機構進行調查。此外,IFCC也會定期發布新訊,提供不法或不肖電子商務網站名單以及其他網路犯罪新聞,讓消費者有所警覺。

在美國除了IFCC,由全國消費者聯盟指揮的The National FraudInformation Center/Internet Fraud Watch (NFIC/IFW)也扮演相似的角色,一方面給予消費者訊息、一方面也將消費者申訴案轉交給司法部門處理。

所謂天助自助者,消費者還必須有自救的意識才能有效打擊網路犯罪。研究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關心信用卡的使用情況並將觀查到的網路詐欺犯罪情事通報相關單位等等,都是消費者可採行的自助之道。

最後,裝設保障交易安全軟體也是打擊網路犯罪重要的一環。最近才宣佈與MasterCard合作的VeriSign就是一家提供保障網路交易安全的軟體生產公司。VeriSign副總裁Barry McCarthy表示,透過所開發的MasterCard程式,我們已經大幅度降低網路詐欺發生的機率。

看來這一場由政府聯合廠商與消費者共同對抗網路犯罪者的戰爭方興未艾。聰明的消費者們,請務必睜大眼睛、看緊荷包,並記得敦親睦鄰地通報犯罪事件,別讓網路上那看不見的第三隻手有機可乘!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