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交易市集功能的充分發揮在於企業電子化的程度

記者/陳志昌

面對企業全球化、科技技術快速進步、產品生命週期縮短與全球分工整合的需求,如何快速的整合企業資源、快速反應與了解市場需求已變成是形成企業競爭力與生存的關鍵。Arthur
Andersen
針對全美105dotcom與高科技中、大型企業主管的研究調查顯示,未來一年內電子市集將扮演維持企業競爭地位的重要角色



傳統企業間的交易流程如下單、收單、託運、付款、追蹤等作業都是透過紙上作業、電話、傳真或EDI的方式來完成交易。而電子交易市集的最終目標便是完全取代這些傳統耗時、耗成本的作業模式,亦即透過網路企業可以取代傳統的作業流程,並提高效率、生產力。但電子交易市集的功能要能充分的發揮,需要的除了企業外部的交易平台的建置、金流、物流的結合外,企業的e化,如內部作業流程、生產資訊與交易平台的整合也是電子交易市集是否能充分發揮減少存貨、增加媒合機會、準確預估市場與形成廠商協同合作功能的關鍵。



根據英國Business
Intelligence
的研究指出,成本以及在管理策略、方向、企業承諾上的欠缺是建置有效電子化營運架構的主要障礙。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資策會對國內十八大產業所做的「企業B2B電子商務總體衡量指標」調查指出,2000年台灣已導入B2B電子商務的企業有46%;22%的企業表示,將於兩年內導入,但仍有高達32%的業者沒有導入應用的計畫。相較於國內大集團積極展開企業電子化,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做的企業e化調查指出,佔台灣企業80%以上的中小企業,中型企業有28%表示不願意企業電子化,而小型企業更有高達62%的企業主,明白表示不願意採行電子化的措施。這樣的發現真令人替台灣加入WTO後的競爭力捏一把冷汗。

利用電子交易市集來取代傳統企業與企業間的作業流程,已是面對全球性競爭不得不走的一條路,而企業的電子化程度更是直接影響到到企業加入電子交易市集後,電子交易市集所能發揮協同合作、減少存貨、加快作業流程與精確掌握市場脈動的功能表現。面對國際競爭與全球化的競爭,台灣企業應該要好好思考企業電子化所帶來的優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