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夜戲!--果陀劇場的網路行銷(1999年12月號)

當劇場遇上網路,劇場不只是劇場,網路也不只是網路,不是網迷的果陀劇場團長梁志民,卻運用網路為藝術表演企業開創了新的經營模式。


在台灣的劇場界中,果陀劇場是少數具有量產、商業化實力的劇團。

創團十一年出產25個音樂劇作品,包括「淡水小鎮」、「Email情人」、「吻我吧娜娜」、「天使──不夜城」等,在劇場界以行銷實力見長。

藝術創作者與電腦科技,經常是刻板印象中的「天敵」,但果陀背後的靈魂人物──團長兼藝術總監梁志民,不只是個藝術人,還混血交雜著冷靜效率的科技人色彩。

 

劇團運作數位化

梁志民所有的工作都在電腦上完成。每天排戲練舞完,一進辦公室就上網,回家後打開電腦一坐數小時。果陀利用電腦統合所有資源、紀錄工作狀況、傳承保存資料。「離開電腦,劇團無法運作,」果陀企劃宣傳專員楊佩芬形容。

1988年果陀劇場創團時,286電腦還沒出來,一、二年後,點對點BBS剛出現。當時梁志民常上網站去詢問、解答關於劇場的問題,也架設起一個
BBS站。到1995年底台灣還只有幾個Internet網站時,他就靠著自己土法煉鋼的方法,寫程式建立了果陀網站(http://www.godot.org.tw),是國內劇場界第一個拉專線的先鋒。

剛建立網站時,全劇團只有他一人懂網路;時間太少、想做的事太多,加上網路撥接費用很貴,國內外幾乎找不到劇團上網的前例。但是他內心有一股驅力,要把劇團運作科技化。

從一開始,果陀就將劇團的全部資料數位化,有關劇團的每一篇文章、企劃、新聞稿、劇照、剪報、票務等都歸檔留存。員工全以電腦上的「工作週報」和他溝通。他在電腦上修改劇本、訂定排練時間表、角色出入場表,和廠商討論劇場舞臺、DM的設計。

梁志民看到MP3改變了人的音樂消費習慣,因而回頭思考:如何使自己的音樂劇在網路上形成優勢。他把每一齣戲、劇照都保存在網站裡,網友可以MP3下載存檔音樂劇,自由點選觀看。「藉著網路推廣出去,或許也能因口耳相傳,吸引更多人來看戲。」

果陀的每日網站流量約有500多人次,逢戲上演、有促銷活動時則可達3000人次。每齣戲都會與大型網站如年代、華視、蕃薯藤合作連結,舉行投票等活動。梁志民表示,曾做過精確的統計,網路行銷的成效(因為看到訊息,上網買票者)約二成,在五大媒體比例中排名第一。從過去打電話方式到網路上的立即回應,經由網站可明顯看出與觀眾的互動增加了,例如最近幾部戲,有更多人上網訂票、諮詢問題。

 

用網路寫劇場史

讓觀眾能直接在網路上訂票,享受會員交易優惠價格,是梁志民下一個理想。接下來,果陀要把全省八萬名「果陀之友」會員資料整合成資料庫,以縮短網友購票流程。目前約四成網友可以從果陀的網站上下載訂票表格,填妥後回傳至果陀,另一半票務則交由年代售票系統處理。果陀也正和「EC168」網站合作電子商務事宜,希望在網路上開拓CD、週邊商品市場。

果陀網站亦盡量發揮主動推廣的網路特性。例如設計與公司團體合作的藝文訓練課程、每月發行二到三次電子報、在網站上設置團體訂票和邀請演出專區等。

楊佩芬指出,網站行銷能節省很多DM成本,是果陀正要大力開發的部份。不過對劇場來說,與網友直接互動的及時性有限,所以網路仍多扮演輔助的性質。

梁志民也試圖利用網站更瞭解觀眾的反應和需求。根據分析,分析網友上果陀網站的時間以上班時間居多,所以推論網友多為上班族群。以「天使不夜城」為例,就統計了今年上半年的觀眾人數、年齡層圖表,其中71%觀眾是21-35歲,正好符合網際網路的主要使用人口群。

他曾經研究國外商業性、文化性、博物館網站,發現一個好的網站必須能做到迅速連結、下載,因此「果陀網站最多只能讓網友等待20秒」是最高原則。此外,他協助規劃建立文建會網路劇院(http://www.cyberstage.com.tw),提出網站上一定要有空間專區的想法,讓藝術團隊能自行在上面更新資料。「目前,果陀已經做到把最新消息先放上網的地步。」

現今果陀網站擁有超過600Mega的資料,連網頁撰寫史都紀錄下來。「過去台灣劇場沒有歷史,所以我們應該把所做的事仔細記錄下來。」他希望網友能在網站上看到果陀的過去、現在、未來;也藉由看清過去的錯誤,瞭解未來的發揮空間。

 

優游網路尋找靈感

對網際網路的深度介入,也回頭引發梁志民產生創作的靈感。去年,「天使不夜城」於高雄演出時,曾經實驗過在新竹做網路直播,在那次的經驗中,梁志民發現網路介面不能取代劇場最迷人的特質:人與人接觸。他有感於網路造成許多「電腦寡婦」,心生「究竟網路使人際關係更親密或疏離」的靈感,因而創造出「Email情人」一劇。

一年要在亞馬遜網站(Amazon.com)買幾萬元書籍的梁志民表示,網路就像他的圖書館,提供研究的資料。例如「淡水小鎮」一劇,他就在網路上找到二、三十個介紹淡水的網站。他認為現代人必備二種讀書方法:看書和上網。而網路的思考是跳躍式的,雖廣博但必須有尋找的技巧。

34歲、身材微壯的梁志民,生活、思考都離不開電腦,他一派自在地笑說:「我不是『網迷』,因為我不上聊天室,也不玩網路連線遊戲。工作對我來說都是樂趣,我從不覺得辛苦困難。」

(撰文 施惇怡)

 

 

 

 

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9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