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或喪屍 Pokemon GO的美麗與哀愁

記者/鄭甯徽

8月6日上午,熱門手遊「Pokemon GO」無預警對台灣開放遊戲地圖,短短數小時內,全台已經颳起一陣「收服」旋風,街道上滿滿人潮,幾乎動作一致的低著頭、滑著手機,專注在丟出寶貝球收服地圖上出現的各種「精靈寶可夢」,然而當全球成了手遊玩家的「真新鎮」,我們究竟是變成「神奇寶貝大師」抑或「寶可夢喪屍」?

「Pokemon GO」先前在歐美多國開放時,已有數件意外消息傳出,沉迷的玩家們集體為了抓稀有的寶可夢而突然在斑馬線上停下腳步,造成交通嚴重堵塞;也有人因為玩遊戲時定位暴露自己的行蹤,而遭歹徒搶劫;台灣則在開放的兩天內,就有多達220起因邊騎機車或開車,一邊滑手機玩寶可夢而開出的交通違規罰單。

■ Pokemon GO玩家騎乘電動滑板車捕抓寶可夢。(記者自行拍攝)

這款與AR技術結合的遊戲,除了帶來遊戲形式的革命,甚至能改變人的生活習慣,受訪者湯孟梅表示,自己的哥哥平時是個幾乎足不出戶的宅男,但「Pokemon GO」開放那天,哥哥卻為了抓寶可夢不畏酷暑出門了;受訪者黃瓊德也說,「這是第一個她跟爸爸一起玩的手遊,彼此距離拉近了不少。」

台北捷運規定若在捷運內違反安全規定,為了抓寶可夢任意跨越等候黃線,將可處最高7500元的罰款,海生館、博物館等也表明為了保護館內設施,訂立部分禁玩寶可夢的場館;如上規範不僅是人身安全考量,更回歸「Pokemon GO」要玩家走出戶外的本意,抬起頭,或許會看見除了皮卡丘之外不一般的美麗風景。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