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雲端潛入海底 微軟要打造海底數據中心

記者/吳政軒

當世界紛紛投入雲端運算之際,微軟卻反其道而行,企圖在海底設置數據中心。微軟目前正在測試數據中心的運行,此數據中心能夠在數十英尺海底下作業,而且還能解決科技公司最昂貴的成本開銷:散熱費用。

 

■微軟測試Natick計畫。(取自/微軟官方Youtube

微軟工程師們,在2014年開始思考如何建立數據中心,能兼顧提升作業速度與降低成本的兩個問題,於是他們想到了把數據中心放置海底。近期,微軟甫完成105天的階段性測試,把伺服器裝進鋼鐵圓柱體“膠囊”中,然後放到30英尺深的海底。而微軟表示,測試結果十分理想,遠超公司預期。

一個數據中心通常由上千台的伺服器運算機組成,如果機房溫度過高,這些伺服器就會當機。如果將該數據中心建在海底,則該問題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因為數據中心能利用海水降溫。此外,海底數據中心還能解決數據中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因為微軟正考慮利用渦輪機或潮汐能源系統來發電。

另外,海底數據中心還能進一步提高網速。因為全球很大一部分人口生活在延海都市區,而數據中心卻大多建立在偏遠地區。如果數據中心的位置設置在與使用者接近的沿海海底,則會降低網絡延遲,從而提供更好的使用品質。

該項目的代號為Project Natic​​k”,微軟設計師本·卡特勒(Ben Cutler)對此表示:“我最初聽到這個想法時感到很茫然,但仔細研究之後,發現它確實可行,且意義重大。” 隨著數字娛樂和物聯網的發展,人們對數據中心的需求與日俱增。微軟目前在全球運營著100多座數據中心,建造和維護費用超過了150億美元。而且,目前數據中心數量仍在繼續增長,此計畫的出現或許為未來的科技服務找到了新方向。

海底數據中心可能會遭遇一些阻力,如環境問題和未知技術問題。但微軟研究人員相信,測試順利的話,透過設置這些“膠囊”,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立數據中心所需時間,從而降低相關成本。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