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宇
在手機市場趨向飽和,Samsung和宏達電紛紛下修機王S4、HTC ONE訂單的瓶頸期之際,中國出產的小米機卻後勢看漲,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小米機於去年熱賣720萬台,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製造商之一。此外,主打高品質、低價格的小米機二代,甫登陸台灣,旋即搶購一空,並隨即開放第二波預購,小米熱可見一斑。
儘管小米機仿效APPLE的設計與行銷模式,不免讓人冠上「山寨機」的印象,其高性能、平價的形象卻使外界驚呼連連。此外,小米機跳脫了手機大廠的營運框架,採取由下而上,填訂單即生產的運作模式,更透過傾聽每位「米」粉的聲音,立即修正不良之處,並於每周五更新系統版本,此舉已逐漸建立品牌忠誠感。
飛得更高,所承受的壓力便由各方襲來,此段話說明了小米機正面臨的經營處境。藉由網路管道接受訂單的小米機,雖然省下庫存等成本,卻忽略了傳統實體通路所能觸及的廣大商機,因此,特立獨行的小米機,若無法持續擴大市場佔有率,將可能面臨被零件商打壓的情勢,進而影響其營運成本和出貨量。
由此可知,如何持續並加速小米機的銷售量,已是創辦人雷軍亟待解決課題之一,而進軍國內市場的小米機,其預購量雖一夕爆增,但考量台灣手機經銷管道仍以傳統實體通路為主,因此中國營銷模式是否適用於台灣,並在知名廠商各據一方的市場中,衝出一條血路,似乎有待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