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舒珊
根據市調機構尼爾森調查顯示,54.9%的美國手機用戶使用智慧型手機,且普及率持續上升;而資策會統計指出,台灣智慧型手機持有率約30.7%。在智慧型手機的風潮引領下,許多用戶將講電話的時間,轉移至免費通訊軟體,諸如:Line、WhatsApp、Skype、Tango等軟體皆大受歡迎,使得電信業的通話業務受到影響,因此,業者開始思索更合適的消費方案,迎戰新科技所帶來的挑戰。
通訊App浪潮襲 傳統業務遇危機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令電信業傳統通話與簡訊業務面臨挑戰,台灣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表示,去年耶誕節簡訊發送量較2010年減少300萬則,約降低20%,是台灣電信史上首次節慶簡訊的衰退;而去年跨年時的網路傳輸量,卻呈現大幅度的成長,尤其是台北市政府周邊,較平均數據量成長200%。
中華電信協理林國豐指出,近期通訊軟體所使用的網路數據,比往年成長83%,用戶的行為改變相當明顯。雖然目前WiFi與3G的服務,尚不足流暢支援語音通話,但隨著網路頻寬發展,通訊軟體將可能顛覆產業生態,相同的難題也會顯現在通話業務,只要處在有網路服務的場所,用戶就能享有不分國內外的語音通話服務。
通訊App浪潮襲 電信業者尋對策
美國電信營運商AT&T表示,預計未來兩年內,電信業將會推出純數據傳輸服務,不再綁語音通話的方案,因為這是無可避免的事。而遠傳電信認為,既然通訊軟體將成為趨勢,未來也將評估是否自行開發,或以聯盟的形式,推出免費通訊服務因應。相較於軟體開發商,電信業者對手機用戶的偏好更為熟悉,若加入行動通訊服務市場的戰局,提供使用者更具個人化的服務,未必會居於劣勢。
傳統業務收益為通訊軟體瓜分後,電信業者紛紛運用創意,推出各式加值服務搶商機,例如農曆七月應景的恐怖書展,以及普渡服務等。目前市場上以遠傳電信的加值型服務佔營收比例最高,中華電信及台灣大哥大居次,許多加值型服務是由外部廠商負責開發與維護,而電信營運商不需承擔風險,即可獲得拆帳收入。
通訊App浪潮襲 須掌握獨有優勢
目前整體市場趨勢與發展重點,皆以智慧型手機為目標,而電信業者獨有的LBS(適地性服務)資源,雖然不如智慧型手機內建的GPS出色,但目前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持有率,僅佔全部手機的30%,尚有許多用戶使用簡單功能的手機,而這群龐大的用戶,也可為業者累積可觀的收益,因此透過LBS傳遞廣告簡訊,也是可行的對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