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世融
「等下WhatsApp給你!」自從手機通訊APP崛起後,這類台詞便常出現在生活對話中,由於智慧型手機與電信商的行動上網方案普及,透過網路傳輸訊息的通訊APP大受歡迎,根據Juniper Research的報告,到2016年止,通訊APP用戶將超過13億,成為簡訊服務的大敵,侵蝕了電信商大筆的簡訊利潤,也讓在PC上運行的MSN遭遇勁敵。
不只是傳訊 通訊APP觸角延伸
起初通訊APP僅止於文字形式,但為因應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通訊APP發展也朝向「匯流」的趨勢,換句話說,通訊APP不只傳送文字,更允許語音通話、傳輸語音短訊、手繪塗鴨等功能。例如,WhatsApp一開始只能傳送文字,現在已能傳送語音短訊;而從語音短訊起家的Talkbox,後來也開放使用者傳送文字訊息。
在眾多通訊APP之列,LINE對於延伸經營觸角最為積極,去年一上架就以可愛貼圖為號召,吸引台灣大批使用者下載,之後更推出個人主頁、動態消息等功能以及其他遊戲APP,意在將LINE打造成手機上的生活平台,企圖成為手機界的Facebook。
通訊APP人氣高 簡訊量日減
由於透過網路傳輸訊息不用錢,WhatsApp、LINE、蘋果iMessage等服務大受歡迎,以WhatsApp為例,WhatsApp是iOS與Android平台上的熱門通訊軟體,光是今年二月,每天就有20億則訊息透過WhatsApp傳送,據網路流量監測公司Allot Communications調查,2011年上半年WhatsApp在通訊APP的頻寬中只佔3%,下半年卻大幅成長至18%,可見即時通訊軟體熱門程度。
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由於傳訊免錢,越來越多用戶捨棄簡訊,投向通訊APP懷抱,看到這樣的景象,電信商可能開心不起來。研調機構Ovum報告指出,通訊APP盛行,讓全球電信業者一年損失了139億美元的簡訊營收。不過WhatsApp創辦人之一的Brian Acton認為,即時通訊軟體不一定會對電信商營收造成損害,長期來看,WhatsApp為電信商增加了網路數據封包的傳輸量,反而能為電信商帶來利潤。
傳訊穩定度 頻寬為關鍵
即時通訊軟體透過網路傳輸,使用者雖不用付費,但也帶來網路頻寬的問題。然而使用行動即時通訊軟體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多搭配電信商推出的行動上網方案使用,其中「吃到飽」方案讓用戶隨時隨地都可透過軟體聊天,不需擔心過度使用會造成額外的費用支出。
此外,行動即時通訊軟體不斷改良,傳訊內容不僅侷限於文字,WhatsApp、LINE、Viber與Talkbox等軟體讓使用者能傳送語音訊息,Tango、蘋果Facetime則提供用戶視訊通話的服務。但在「吃到飽」的後盾下,卻也讓電信商的頻寬吃不消,若頻寬的拓展速度趕不上傳輸量,便會造成傳訊品質不佳的問題,如美國電信商AT&T,為了應付頻寬過度使用的問題,便取消了吃到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