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雅琪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即當手機通過ID資料的認證後,雙方資料和服務即可透過收費的方式進行交換,目前常見之應用是透過可攜帶裝置感應讀取進行小額付費。看準NFC行動支付的龐大商機,金融業、零售業、電信業和交通服務業者紛紛投入相關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金融業 增加信用卡交易量
花旗銀行與Google、MasterCard和Sprint共同合作推出以NFC技術為基礎的Google Wallet。Google Wallet結合了消費者購物習慣和商家行銷的概念,使用者透過智慧型手機即可在MasterCard全球約300,000個PayPass據點行動付款,並且享有會員卡優惠、商家折價券的服務。此外使用者還可利用Android應用程式來管理信用卡每月花費和帳戶追蹤。未來Google Wallet服務的應用範圍將持續擴大,也將支援更多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
零售業 行動付費、會員資料維繫新體驗
星巴克在今年1月推出Starbucks Card Mobile軟體,為第一家行動支付規模化的零售商。顧客透過該軟體即可利用網路以信用卡加值預付卡、追蹤預付卡餘額和紅利、用手機購買咖啡的服務,除了結帳功能以外,亦可查詢附近的星巴克銷售據點,目前支援所有的Android作業平台。現今星巴克在美國已有9,000個分店可提供行動支付服務。
電信業 強調NFC服務作業系統差異化
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與Nokia、中國信託、Visa合作推出NFC手機,利用手機內嵌的Visa pay Wave信用卡即可在屈臣氏店家進行小額付款。目前台灣四大電信業者皆已取得與手機信用卡合作的夥伴並推出客製化手機。台灣大哥大營運總經理賴弦五表示,目前NFC在台灣市場尚未普及的原因包括缺乏完善的付款處理系統,另外還尚需搭配政策(包括金流、電信業者跨業經營的法規)的配合。智慧型手機市場已成主流,目前是搭載NFC技術的手機競爭,未來則是強調NFC服務的作業系統的差異化。
交通服務業 節省通關時間
透過NFC技術,手機能結合類似悠遊卡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以日本現在普遍流行的Felica電子錢包為例,就是將晶片嵌於手機或手錶內,通過閘口時即可以較短的感應時間付款和通關,能有效降低通勤時間。Felica電子錢包甚至也被可在販賣機被使用。
根據市調公司Gartner數據指出,在2014年預估全球會有3.4億人使用具NFC的手機,交易總額可望達到2450億美元。NFC的技術不只用於行動支付,也可被應用在辨別身份、交換電子名片等功能。智慧型手機日趨純熟,未來可望NFC可擴大至更廣泛的應用範圍,為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