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達的請忘記 行動商務營運商需要再學習

記者/邱志豪

iPhone3G的熱賣,連帶的讓行動商務(Mobile Commerce)跟著在台灣發燒,但很多人可能已經忘了,行動商務在數年多之前就曾經跟著PDA與筆記型電腦的出現而引起一波討論,在當時許多公司將行動商務視為一顆極具市場的明日之星,但令人意外的是後來卻慢慢地隱沒,因此無疾而終。


一般對行動商務的定義通常不會將裝置侷限在手機,任何可以連上網路的手持型裝置都屬於行動商務的範疇之中,但重點是該裝置必須能夠持續性(always-on)連線以供使用者能進行互動與交易等動作,簡單的來說就是要能夠讓使用者隨時都能執行電子商務。而數年前連網PDA的出現與企業間的運用更讓廠商們確信行動商務的可能與潛力。對通訊業者與內容提供者而言行動商務擴展了市場,並且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益的收費平台,跟一般網路相比,行動商務上的內容更能吸引到消費者掏出他們的錢包來付費。


但真的這麼順利嗎?以目前最紅的裝置-手機為例,從資策會發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全台僅有不到7%的民眾曾經利用手機上過網。預期與實際情形中產生了差距,從中值得探討的問題是消費者在行動商務或無線連網上的使用能夠取代Internet。的確,行動商務的確讓使用者免除了空間上的障礙,提供一個極具移動性的使用優勢,但就像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的林東清教授所言,如螢幕大小、輸入、電池續航力等裝置上的問題都是行動商務先天上的限制,更不用提安全性的考量,要如何跳脫這些限制並且培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是未來想發展行動商務此領域的廠商需要去解決的一大課題,但林東清教授也不諱言如果能改善這些問題的話,行動商務將替廠商們帶來極大的商機。


除了改善裝置與培養消費者使用習慣外,由中國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推廣應用組所做的《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中還提到了幾個可能的發展走向,像是對使用者而言,使用行動商務的動機以經從PDA時期的處理事情慢慢轉向為一般資訊的獲取,甚至連交易此一動機都已經慢慢縮小,除此之外,廣告將是未來行動商務中極具潛力的一塊。最後,如果營運商如果想要在未來的行動商務中獲取利潤的話,改變目前的銷售與行銷策略是在所難免的,因為不僅僅只有營運商在進步,消費者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認識與成長,想要再用舊有的策略來誆消費者可能有相當的難度。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