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遠端工作 不再只能窩在家

疫情影響上班族最深的一件事,莫過於讓「遠端工作」有更多大規模實施與驗證成效的機會。網際網路興起之後,人們關心網路將如何改變人類,討論多半停留在縮短時空。比如實體寄一封信與寄送一封電子郵件,效果明顯;買一件東西,逛街很有趣,但線上購物也挺方便。

無法取代網際網路的,大概就是真實世界的體驗活動。比如旅遊業,當代旅行最大的意義,已經不是增廣見聞了。傳統說法「讀萬卷書不如讀行萬里路」,但打開YouTube,各個旅遊專家與文史工作者,早就把知名景點講得很清楚,我們真的不用覺得親自旅行是為了開闊新知識。旅行強調的是體驗,也就是五感,這也是在疫情期間,旅行業死很難看的原因,因為旅行業無法轉換線上活動!

我曾經在疫情期間參加過一個「線上旅遊」,透過Google Meet連線,活動方分出場內與場外,場內主持人負責主持與簡單講解,然後再切換至場外旅遊主持人,現場連線帶大家逛街。這是非常有創意的旅遊方式,但是缺乏五感體驗,儘管看到畫面,聽到聲音,但視覺被限制,聽覺也被限制,更別提觸覺味覺與嗅覺。

然而疫情興起一波數位遊民,居家上班也證明了可行性,你可以在晚上的台北,連線清晨的歐洲;也可以在首爾下雪之際,連線依舊熾熱的澳大利亞。我的朋友可以整天在東京澀谷的咖啡店裡使用筆電工作,也曾在釜山飯店連線時一邊看著不遠的海雲臺海灘。所以遠端上班,也不只是疫情期間被迫只能窩在家,而是在疫後可以自由選擇一個地方工作。

我的朋友目前已回到台灣,執行他在英國求學畢業後的工作。他的工作內容純靠電腦與網際網路即可完成,不須五感,也不用面對終端消費者。所以他的英國老闆很同意他在台灣上班,甚至不用配合英國日間工作時間,他只要如期完成交辦事項,以及配合偶爾的英國開會時間即可。他還滿想嘗試在夏天在日本沖繩遠端上班。

不過現實社會中,疫後並沒有大規模的遠端工作機會,反而像是大公司如Goolge,也要求員工不得不一周進辦公室三天(要求全時辦公室上班似乎已經不可行了),長期跨國上班就不可能了。老闆沒有看到員工,總覺得員工遠在天邊,可能沒認真工作;又或者遠端溝通,比起面對面溝通效率還差。

總之,疫後的工作模式,是慢慢趨向回歸疫前,還是有新的模式,在這個科技不斷進步,勞工權益不斷高漲的時代,可再靜觀其變。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