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618 消費趨勢業績盤點

記者/許芷浩


電商購物節似乎一波又一波,每到一個購物節過後,各大電商或調查就會開始盤點節慶業績,而最近剛落幕的618也不例外。點開近期新聞,中國618新聞幾乎都在說表現不如預期,綜整幾個觀察趨勢如下。

一、中國消費者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優待

觀察到消費者購買力道在疫情後有下滑的趨勢,中國的購物平台感受到業績壓力,紛紛在這次購物節給出了頗大的折扣,例如阿里巴巴在銷售Lululemon給出了5折優惠,拚多多等其他平台也給出了史無前例的折扣優待。

二、退貨率高 電商賣家面臨高退貨率

根據新聞報導,有一電商女賣家在今年的618創造了1000萬人民幣的營業額,但是退貨退款加起來卻高達730萬人民幣,退貨率高達 70%以上,為最高退貨率的品項。一般而言,女裝退貨率比其他品項來得高,但是其他品項也有升高的趨勢。以淘寶而言,醫材販賣的業者表示以往退貨率都在2-5%之間,但今年上半年就已達到30%的退貨率,增加了有形和無形的成本支出。

不過高退貨率在賣家方可能也不能算完全無責任,產品的品質和廣告的美化程度都會影響退貨與否,因此賣家的行銷手法和產品實況也是關鍵因素,應非都是消費者的問題。

三、調查1:618整體銷售額出現了首次下滑

根據商湯科技(Syntun)的數據顯示,在這個僅次於1111的年度銷售大檔期中,中國主要網路平台的商品交易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7%。這中間專家和研究機構分析了幾個原因,例如中國正面臨失業率和房產危機的陰影,加上可支配所得下滑,消費疲弱可以預見。

又因為全年度都有大大小小的不同折扣,降低了618這個檔期的消費熱度,在中國市場普遍都以低價宣傳銷售的手法下,消費者對於購物節日的折扣當然吸引力也逐步地降低。

四、調查2:主要電商平台成長10%

不過也有其他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主要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東、抖音及拼多多等整體銷售額同比成長了10%,和上述調查整體銷售額的數據形成對比。

在618的相關資訊當中可嗅到中國電商市場的確已疲弱的趨勢,在疲軟之後如何再引起消費者大舉消費的熱度,評估尚待整體消費環境的轉好,在現下再用折扣吸引消費者,拉抬的力道應已不再有效。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