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ICIM2023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ChatGPT大未來

記者/莊淳珺

第 34 屆 ICIM 2023 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於6月17日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今年的主題是「智慧科技浪潮下的企業永續經營」,邀請到玉山金控的張智星科技長、愛料理的創辦人蕭上農以及台灣人工智慧協會的林筱玫執行長,由中山大學資管系的徐士傑教授擔任主持人與三位嘉賓會晤,共同談論有關 ChatGPT 在未來可能帶來的改變與影響。

張智星科技長分享未來 ChatGPT 帶來的影響(攝影/莊淳珺)。

生成式 AI 帶來的影響

近年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許多結合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的產品日新月異、不斷推出,過往枯燥繁瑣的人力工作也漸漸地在被機器取代。去年,生成式 AI – ChatGPT 的出現,更是直接顛覆社會對人工智慧的印象,連帶著對各行各業造成影響。

蕭上農創辦人提及文字工作者利用 ChatGPT,只要透過幾個關鍵字就可以生成一篇文章,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再加上流程的自動化,將會大大減少人力成本。然而,這也可能因為大量的內容生成,導致內容氾濫造成不必要的內容產生,因此可能需要不斷的過濾資訊,再者,網站內容原本依靠 Google 的 SEO,如果社會大量使用 ChatGPT,不再使用 google 搜尋引擎的時候,網站的流量可能會流失;林筱玫執行長則提到目前國內最先投入資源的是半導體跟醫療產業,實地了解與視察場域如何做到自動化,以及盤點組織所擁有的平台工具並協助組織串接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張智星科技長在他的觀點中說到,學生在撰寫英文論文時,經過翻譯後卻仍難以理解,後來才發覺許多時候是在原本的中文版本中就表達有誤,此時便可以藉由 ChatGPT 協助學生歸納整理、潤飾文句,意即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將大家的語文能力一下子拉齊到同一個水準了。

著作權的隱憂,是人還是AI?

然而,林筱玫執行長提到先前有 AI 作品參加繪畫競賽,並以《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在科羅拉多州的美術比賽的“數字藝術/數字修飾照片”類別中獲得了第一名,這幅畫究竟是屬於藝術家創作的,還是屬於 AI 生成的,在當時引起了獲獎的爭議,雖然最終未取消其獲獎資格,但這也意味著未來的社會需要重新審視並規範 AI 工具輔助人類創作的範圍與定義,才能確保所有人在同一基準下使用 AI 以維持比賽的公平、公正性。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