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ICIM 2023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在6月17日於中山大學舉辦,邀請眾多資管界資深學者進行主題演講。在「資管博士養成」的座談會(Panel Discussion)由國立中正大學洪新原教授擔任主持人,並由國立中正大學的李有仁講座教授進行經驗分享,與談人則為國立政治大學楊亨利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陳正忠教授。
■ 「ICIM 2023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資管博士養成座談會 (攝影/蕭扞丞)
對於博士生的養成來說,李有仁教授表示老師上課教的內容遠遠不夠,有很多知識需要自己另外去學,而李有仁教授也將博士養成的經驗歸納為以下5點:
-
- 博士養成的目標:
- PHD/DBA:需要先訂定好目標,未來想要在學術界/業界中工作。
- 研究/教書:了解自己喜歡教書還是做研究,定位自己未來以研究還是教書為主,兩項皆專精的人不多。
- 修課/出版:在習得學位的過程,須清楚自己想要以修課還是出版為主。
- 技術/管理:在資管領域中,需要兼顧IT技術方面和組織方面(六管)的知識,並選擇一個作為專精的目標。
- 在衡量自己時,不是由系上來衡量博士生,而是由自己衡量自己。
- 博士養成的衡量:
- 資格考/期刊發表:部分系所會採用發表期刊論文來代替資格考,而李有仁教授認為至少需要一科的資格考,才能判斷是否具有足夠知識教導學生。
- 參與學術活動:博士生應該適時參與研討會來建立人際網絡,向資深學者學習,有了初步的社交網絡才能夠建立社會資本。
- 擁有教學經驗:若博士生缺乏教學經驗就沒有能力去教書,因此學校應該給予每個博士生教學的機會,像是利用資格考過後時間至大學部教書一學期。、
- 雙理論之養成模式
- Job Performance Theory: JP = f(O,C,W)
Opportunity(機會)透過參與學術活動去創造機會、Capability(能力)透過自己努力上課累積專業能力、Willingness(意願)要讓自己有自信並保持正向態度才能抓住機會。 - Field Theory: B = f(P,E) Behavior
Environment(環境)了解學校能夠提供甚麼樣的資源、教學知識,因此要挑選學校(國立大學資源較豐富) 、Person(個人努力)累積專業能力並保持正向態度
- Job Performance Theory: JP = f(O,C,W)
- 養成過程(博士修業時程)
- 有些人博士生只要大概三年就能畢業,他們通常在入學前就已經規劃好要發表的文章與未來方向,計畫好一切的。但大部分的博士生都是入學後,再來想題目並做規劃,這樣需要至少四年才能畢業。
- 畢業與就業
- 畢業時,要確認自己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發表著作以及充足的教學經驗,若是具備良好的英文能力,可以考慮到去國外就業。
- 博士養成的目標:
■ 李有仁教授分享資管博士養成經驗 (攝影/蕭扞丞)
而在最後,李有仁教授也鼓勵博士生「有志者事竟成」,有毅力耐力一定成功;「持續自我學習」,畢業後才是自我學習的開始。同時,教授也送給博士生三句建議,改編自楊紫瓊在哈佛畢典致詞所說的建議,分別為:
- 「Be serious but stay loose」 跌倒沒關係,爬起來繼續做
- 「Be confident but know your limit 」 雖然要展現自信,但要知道自己的極限
- 「Be independent but find your people」 找一群人跟你合作,但也不要完全依靠其他人,就算沒有人也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