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身分證喊卡?資安疑雲未除!

記者/莊淳珺

近日,有關數位身分證(New eID)的爭議,因為政策暫緩後的廠商求償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數位身分識別計畫是政府於 2018 年年底發起的計畫,旨在建立一套統一的身分識別系統,以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線上服務。然而,原本預計於 2020 年 10 月推出的數位身分證(New eID),因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影響,而延後推出的時程,並在 2021 年因資訊安全風險與個人隱私保護等疑慮,政府宣布全面暫緩數位身分證的換發。

數位身分證計畫被迫喊停後,相關廠商向政府求償 5.26 億元,中央印製廠也將在本周五(12日)與委外廠商進行第五次的求償協調會,除了原先的求償價格,加上先前已採購的設備與場地的花費等細項約 5.24 億元,加總金額超過 10 億元的款項也將在協調會中商討,若是協調破局,這筆鉅額將可能由全民買單嗎?

對此,行政院的代理發言人羅秉成於本周一(8日)表示,工程會正在調解有關中央印製廠與其委外廠商之間的履約爭議,而有關內政部與中央印製廠的問題,則依照相關契約辦理。另外,政府會待個資獨立機關成立後,再討論數位身分證及其相關政策的事宜,將考量多個面向進行跨部會的意見整合,待取得共識後再推動。

數位身分證的資安疑慮未除。(圖片來源/內政部)。

由於數位身分證產生的資安問題牽涉甚廣,背後包括後端的資料庫、讀取系統、傳送民眾個資的過程及保存等,都有可能造成個資洩漏的風險。因此,政府需要進行審慎評估,確保政策推動時,有相應完備的法制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避免群眾利益受損。

過去政府單位曾形容,數位身分證就像一把開啟政府各項線上服務的「萬能鑰匙」,但這也意味著,一旦這把萬能鑰匙出現問題,後續衍生的問題就會很多。數位身分證就像一個天秤,一方面訴求便利性,另一面有資料外洩的隱憂,政府如何扮演好服務提供者令民眾放心,以及展現公私合力協作,都是接下來值得思考的方向。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