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人均壽命越來越長,同時疾病也越來越複雜,全世界各地都面臨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在這個科技崛起的時代,科技要怎麼補足醫療系統的不足成為一大焦點,故近年智慧醫院成為全世界醫院轉型的重點之一,台灣各大醫院目前也在努力跟進中,並且在這幾年成功躍上國際成為典範,然而,智慧醫院會有哪些措施?與傳統醫院又會有怎麼樣的不同呢?
科技跨足醫療 智慧醫院哪裡智慧?
說到科技總是給人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但科技要應用在醫療上卻又讓人很難想像,真能讓機器來照顧人嗎?這樣的疑問充斥在人們腦海之中,但其實智慧醫院的精隨並非將患者的療程交付給機器,而是要利用科技輔助病患、家屬及醫護人員,加強資訊的傳遞、統合及集中管理,讓病患能更容易接觸到醫療,也讓醫護人員能更有效率的處置病患。
關於智慧醫院的實際應用我們大致可以依看診流程區分成看診前、看診中、住院期間以及看診後。
看診前科技可以幫上的大忙無非是接觸到醫師前的各項作業程序,包括掛號、基本健康資訊的測量與紀錄或急診的檢傷流程等,透過資訊統合平台與APP供病人線上就能進行掛號及看診進度查詢,大大的減少病人等候的時長;而在看診中則是將重點擺在「輔助」醫師診斷及處置的流程,住院期間對於病患的健康控管及偵查也能透過智慧技術系統化,讓醫師及家屬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病患的當前身體狀況;最後在看診後智慧醫療則可以應用在出院流程、出院後遠距的監測及衛教、個人回診資訊的傳遞。
■ 智慧醫療的應用貫徹了病患接觸到醫療機構的所有程序。(取自/ Richard Catabay on Unsplash)
全球智慧醫療布局中 台灣在智慧醫療有什麼優勢?
台灣目前所面臨醫療專業人員短缺、醫護人員過勞、醫療場所暴力、財務危機等問題,同時也是全球各地正在面對的難題,故目前全球都在發展智慧醫院,尤其美國更是引領的指標,成立了卓越數位健康中心,致力發展行動健康裝置、軟體醫材及醫療產品開發科技,而臺灣在智慧醫療上其實也很有優勢,因為全民健保在資訊平臺的建設,有實質性的成績,這是他國無法比擬的,另外臺灣雖地小人口密集,但有優秀的醫療及資通訊人才,加上臺灣醫療數據化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且台灣又是電子產業強國,這些都是發展智慧醫療很大的競爭優勢。
■ 台灣在各方條件下,發展智慧醫療都頗佔有優勢。(取自/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
台灣智慧醫院首次入榜 智慧醫院評比項目不簡單
今年度台中榮總終於躍上智慧醫院評比國際排名前300名,為全台第一間上榜的智慧醫院,智慧醫院的評比項目主要基於三步驟,依序是會先請智慧醫院專家擬定調查領域與問題、國際線上調查(由熟悉智慧醫院的醫療專業人員推薦醫院),再由研究團隊深入進行個案研究確認醫院表現,而參與評比的醫院則可呈現自評與智慧醫院相關績效,這些相關項目區分成五大類別,分別是電子功能、遠距醫療、人工智慧、數位影像及自動化技術。台中榮總此次是首度參與智慧醫院評比,台灣智慧醫療聯盟總計畫召集人陳適安指出,智慧醫院一直是科技部和衛福部共同努力的重點項目,台中榮總投入相當多的資源,並且歷任院長皆在任內努力打好基礎,於2015年及2019年皆獲得智慧醫院標章,是全國19家醫學中心唯一兩度獲得標章的醫院,因此此次成功入選絕非僥倖,而是台中榮總累積的實力展現。
■ 台中榮總今年躍上智慧醫院評比國際排名前300名,為全台第一間上榜的智慧醫院。(取自/台中榮民總醫院)
智慧醫療的發展方向 從資訊統合走向臨床應用
目前智慧醫療的應用多數將重點放在通訊技術及資訊整合,而有人分析智慧醫療的未來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也就是目前最被廣泛應用的資訊基礎建設,建立系統化的資料庫,以便資料的存取,也利於數據的整合可供醫療之研究及分析;另外則是重複性高的工作或診斷(如:影像判讀),將可以逐漸由AI代為進行。
第二階段則是利用科技,讓病患能將醫療帶回家,或能在遠距離的情況下仍享有醫療照護,例如:遠端健康監控、AI警示通報系統等,讓病患能更輕易地取得醫療協助及照護。
第三階段才是將技術應用在臨床上,輔助醫師的診斷及處置,降低醫療失誤率並提高治療穩定性,讓AI徹底進入醫療生態圈之中。
■ 智慧醫療的應用分階段推進,從解決高重複性工作到臨床輔助。(取自/ Piron Guillaume on Unsplash)
智慧醫療在未來絕對會是一項趨勢,尤其面臨目前醫護人員短缺及高齡化社會來臨導致需照護人口增加的雙重難題,科技在醫療體系的應用變得更受矚目,智慧醫療的廣度跟深度的發展是一樣重要的,如何普及化這些技術來解決眼下的問題將會是各國所要努力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