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企隱私蒐集排行出爐 google蒐集量最大

記者/許芷浩

大型科技企業一直以來提供了諸多免費及付費的服務給予人們使用,而為了讓這些服務可以順利地執行,人們對於提交隱私來使用服務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不過也有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多蒐集了幾種個人隱私。在科技技公司蒐集隱私數據變成常態的情況下,你知道究竟哪家科企蒐集了最多數據呢?

根據 StockApps.com的報告指出,在Google、Twitter、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五家科技巨頭當中,蒐集量最大的以google為多,平均每個用戶會被蒐集39種的個人隱私數據,其他依序是Twitter24種、Amazon23種、Facebook14種以及Apple12種。

這五家科企蒐集數據多寡的差異其實不難理解,關鍵在於其商業模式的架構,其中蒐集最少數據的是Apple,由於廣告收入並非Apple目前主要的營收來源,因此它所蒐集的數據範圍較小,只要維護用戶資料即可。甚至,蘋果在去年還推出了「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隱私新政策,可讓用戶決定是否要讓App追蹤個人數據,展現了其對私人數據蒐集議題的重視,還連帶影響Facebook流失了一些廣告收益。

反之,若一家科企需要大量的數據來支持它的服務,當然也需要大量的數據蒐羅點,例如Google。Google的服務仰賴大數據,基於為了讓整個產品服務生態系統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為由,會大範圍的蒐集使用者資料如位置定位、瀏覽器歷史紀錄、第三方網站的使用追蹤等,而使用者都在不知不覺間在同意隱私政策條款下,送出自己的相關數據。

而對於Google蒐集隱私數據的作為,甚至也有開發者為了反制其作法開發App,協助使用者注意或檢查自己的使用行為是否被追蹤的工具。例如開發暨隱私權倡導者 Bert Hubert 特別開發反追蹤 App「Googleteller」,這個App會辨識Google服務的IP位址,只要使用者使用城市或瀏覽網頁時有傳送數據回Google服務的IP,便會發出警示的嗶嗶聲來提醒使用者。

其實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述,使用者為了使用一些服務提供數據給科企已見怪不怪,不過若對於個人的隱私是否暴露或有想防護的想法,不妨也可試試一些工具來了解隱私被蒐集的頻率與情形,衡量使用特定服務的輕重緩急。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