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王策略奏效

記者/時報編輯室

作者:廖達琪、蘇俊瑜

2020年初,台中海線出現了一件震驚舉國上下的消息,也就是深根於台中地方多年的顏家被一位空降的基進黨候選人陳柏惟所擊敗,旋即仿間出現大量有關陳柏惟如何勝選的討論。然而,這些諸多的猜測與分析實則上皆缺乏實證基礎,因此本文試擬以大數據分析的研究法,選取陳柏惟與顏寬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1日立委選舉結束,為期一年的臉書發文資料,比較兩人的社群經營策略,望能拋磚引玉,供對該領域有興趣的先輩與後進參考。

首先,我們希望先向大家展示兩人在本場選戰中社群操作的聲量成果。兩人的發文類型都以圖片為大宗,但具體的經營成效卻有所不同。根據圖1,我們發現無論是從發文的按讚數、留言數與分享數來看,陳柏惟在社群經營的成效都明顯勝過於顏寬。此外,從顏寬恒的聲量變化看來,其在選戰的中後期甚至有一波下降的趨勢,對照時間點後推測可能與韓國瑜選情走向逆風有關。

(圖1左為陳柏惟按讚、分享與留言變化圖,右為顏寬恒按讚、分享與留言變化圖)

 

而這種懸殊差距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兩人社群的發文內容,因此我們進一步透過文字雲的方式來呈現兩人臉書發文中以何種字詞為主:

(圖2左為陳柏惟臉書發文文字雲,右為顏寬恒臉書發文文字雲)

 

從圖2能看見顏寬恒主打的則為在地的工程與交通議題,試圖營造出溫暖的連貫感來搏取鄉親的共感。而陳柏惟主要的發文議題的主軸基本上是延續整個基進黨的主張,持續挑戰韓國瑜與中國國民黨,以「抗中保台」作為訴求的重點,此為與傳統地方性立委因為選票來自地方選區,故會以在地議題作為競選主軸有所不同

而正是基於這樣非典型的特徵,我們想了解各類字詞出現的確切次數為何,故我們進一步針對內容做人工分析。[1]為了區分發文內容的字詞種類,我們針對陳柏惟較為頻繁出現的幾種字詞做為主要依據做出分類,並統計各類字詞出現的數量。從圖3能發現,陳柏惟在發文議題的主軸上大部分以「民主價值」為號招,輔以「地方」與「國民黨」、「抗中」等議題,確實與我們傳統上對於地方立委的想像大不同。換言之,陳柏惟在本次選舉中的社群聲量與曝光有相當程度是仰賴攻擊中國議題與國民黨候選人,以及民主價值的倡議,這樣的手法形似於一種擒王策略,亦即在選戰過程中,透過攻擊敵方主要政黨及其所推派之最高層級候選人,來達成催票與媒體曝光的效果。

(圖3 各類字詞出現數量之柱狀圖)

 

總結來說,陳柏惟在本場選舉為我們展示了一場特別的案例,透過在空戰中對社群網站的大量使用,並在議題取向上以擒王策略為主軸,使用抗中與民主價值的倡議來獲取曝光,確實使得他在網路聲勢上明顯超越了地方的顏家,促成了其未來將聲量換到到陸戰的基礎,也為我們展示了一齣小蝦米如何藉由社群媒體來扳倒大鯨魚的傳奇。

[1] 抗中:中國、香港;國民黨:中國國民黨、國民黨、KMT、韓國瑜;地方:地方、第二選區、中二、沙鹿、龍井、大肚、烏日、霧峰、大里;民主:台灣、民主、國家;高雄:高雄;台灣基進:基進、台灣基進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