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eMarketer資料顯示,美國電商平台龍頭Amazon於電商市場約佔有38%的市佔率,且月活躍用戶接近2億,多為大多數品牌選擇曝光、進行交易的平台,而如今卻有越來越多品牌選擇退出(如去年11月,NIKE宣布退出Amazon及上週IKEA亦宣佈將於Amazon上撤離)。在Amazon上刊登商品或許能帶來不少利潤,但為何這些大品牌仍選擇中止與Amazon合作?
■IKEA、NIKE、Amazon三大品牌 (截圖自/msn.com)
首先,關於NIKE退出Amazon的原因為平台上充斥著許多仿冒品與假貨,這些未經過官方授權的第三方賣家分食了品牌的利潤,讓許多熱門標籤失去其中價值。雖Amazon曾為此成立驗證商家的名單,希望能減少仿冒品,但實際NIKE的官方產品瀏覽數仍屬於較低,亦被演算法排至較不佳的位置,難以解決當初所預期的成效。
其次,雖IKEA並未透露與Amazon終止合作的原因,但有外媒合理猜測為銷售商品有限。因家具尺寸因素,在運輸、退貨上處理並不容易,也難在平台上銷售利潤高的大型傢俱。而過去兩年來,IKEA用戶以年輕族群居多,且eMarketer的數據指出於2018年後,美國民眾於D2C品牌上所花費的注意力暴漲。IKEA數位長芭芭拉.科波拉(Barbara Coppola)也指出他們持續在尋找適用於現今年輕世代的D2C銷售方法。(D2C:指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進行行銷的行為)
對於上述兩大品牌於Amazon上的出走,對彼此間的股價幾乎沒有造成影響,雖Amazon於送貨速度上佔有優勢,但此優勢目前已經不大了。但短期內Amazon也不必太過擔心,因其餘的中小型品牌並無像上述兩大品牌具足夠影響力,亦不易使消費者離開Amazon平台到各自官網、通路購買,另一方面,Amazon這麼具完善的物流團隊也使資金較不充裕的業者難以割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