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外送商機全解讀 台灣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記者/鄭廣泉

近年來得益於行動科技的蓬勃發展,還有民眾的外食需求持續增加,儘管餐飲外送服務的興起稍晚於網路購物,但其在台灣仍得以快速成長。對於消費者而言,餐飲外送服務能夠降低時間、距離等因素對於用餐意願的潛在影響,而餐廳業者也可藉此免於聘請大量的外送人員。

因此,除了分散性的傳統餐廳自有外送服務,以及必勝客麥當勞等速食連鎖業者自行建置的網路訂餐系統,包括foodpanda(空腹熊貓)honestbee(誠實蜜蜂)UberEats等餐飲外送平台也陸續投入市場競爭,當前的接單量更是保持增長態勢,餐飲外送市場儼然成為全新的紅海,並被視為餐飲業在展店之外,未來最重要的成長動能。另一方面,由於台灣獨特的市場環境,人力成本較高、行動支付落後等一系列問題逐漸凸顯,其亦值得餐飲外送平台業者加以正視。

餐飲外送商機龐大 國際企業強勢擠佔市場

社群網站Facebook在2017年底發佈的年度報告《The Annual Topics & Trends Report from Facebook IQ》指出,民眾在享用美食時希望能夠更加便利,甚至願意支付11%以上的外送費用,關於線上訂餐外送的討論量也持續攀升,該年的增長幅度即超過30%。台灣餐飲業近年來持續快速成長,據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餐飲業的營業額為新台幣4,731億元,年增4.6%,為近7年來的最高增幅。其中,餐飲外送市場約佔5%,由此推估其每年的市場規模約達新台幣230億元,龐大的商機使得不少業者對此趨之若鶩。

■ 隨著外食人口的增加,以及社群網路、行動科技的持續發展,台灣餐飲業的營業額保持逐年成長的態勢。(截圖自/經濟部統計處官網)

從當前的餐飲外送市場現況來看,包括foodpanda、honestbee、UberEats等具有外資背景的餐飲外送平台紛紛來台灣插旗,並逐漸為民眾所熟知,至於本土企業則較為稀缺,僅有信義企業集團旗下的有無外送加入戰局。值得關注的是,得益於較早將眼光投向該領域,必勝客、達美樂、麥當勞、肯德基等速食連鎖業者在過往較長的時間裡,幾乎囊括了大半的餐飲外送市場,不過這樣的生態正在逐漸改變,依照foodpanda於年初公佈最新的營業績效,其在台灣的市佔率已達到55%,穩坐餐飲外送平台的龍頭寶座,平台好感度也高居同業之冠,不僅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潛力,對於速食連鎖業者亦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

有鑒於此,近年來有不少速食連鎖業者選擇與餐飲外送平台加強合作,兩者之間的界限不再是壁壘分明。像是麥當勞儘管擁有成熟的外送車隊和訂餐系統「歡樂送」,其仍於2017年與Uber Eats達成合作意向,讓全球消費者得以透過後者的平台下單,迄今已有超過8,000家麥當勞餐廳藉此擴展了服務的多元性。雙方在台灣的相關合作從去年3月正式展開,具體形式包括為消費者提供不限金額享免運費,以及食物份量升級等優惠,今年再將合作範圍進一步擴大至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和高雄等地。根據平台的相關資料顯示,用戶利用Uber Eats訂購麥當勞的餐點,除了過往外送常見的雙人以上套餐,基於個人的訂單數量亦極為可觀,顯見該合作有助於觸及不同型態的消費客群。

人力成本限制發展 行動支付發展腳步緩慢

在消費者接受度增加、行動裝置高速發展的今天,儘管餐飲外送服務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但仍存有許多的現實問題需要解決,這當中又以人力成本備受各方關注。檢視當前各大餐飲外送平台的獲利名目,其主要涉及抽成和跑單的服務費兩個部分,然而受限於台灣的的人力成本較為高昂,且預期基本薪資未來會持續上升,多數業者可操作的毛利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在進入該市場以後,無法仿效大陸同業的做法,長期採用免運費的方式來搶佔、鞏固市場份額,可推出的優惠方案更是相對有限。

更重要的是,這也導致了餐飲外送平台為保證食物送達的時效性,其服務範圍往往只能集中在市區。以Uber Eats的外送區域為例,其在台北的涵蓋範圍最大,包括板橋、新莊、三重等鄰近的新北轄區皆可外送,但在台中、桃園、高雄等地則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上述城市的蛋黃區內,沒能輻射到本市內相對偏遠的地方,至於東部及離島縣市更是未納入現階段的發展規劃。

■ Uber Eats在高雄的服務範圍以鹽埕、前鎮、三民、苓雅、左營等核心市區為主。(截圖自/Uber Eats官網)

另一方面,不同於大陸消費者在使用餐飲外送服務時,普遍習慣以行動支付的方式進行付款,儘管行政院曾宣示2025年行動支付的普及率要達到90%,台灣市場現有的幾家餐飲外送平台卻仍在復刻過往線下購物的消費體驗。像是Uber Eats、honestbee和Deliveroo只能綁定信用卡進行線上刷卡,有無快送、foodpanda等則進一步支持貨到付款,僅有foodomo在此基礎上,新增LINE PayApple Pay等行動支付方式供消費者選擇。事實上,自2015年鬆綁法規以來,行動支付在台灣可謂是遍地開花,但消費者多年來深根蒂固的消費習慣仍難以撼動,這也使得不少業者放緩向行動支付邁進得到步伐,餐飲外送市場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若想要讓行動支付在台灣蓬勃發展,恐怕短期內還需要在成本考量的基礎上,推出更多優惠及在地化服務作為誘因。

除了上述問題以外,像是中小型餐廳業者的參與意願有待提高、餐飲外送平台在台運營的適法性等問題亦值得持續關注。前者主要係由於部分店家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既有的經營模式,並且擔憂增加軟硬體成本,乃至抗拒餐飲外送平台抽成所導致;後者則是指台灣法令規定經營宅配送餐服務皆必須登記為「汽車貨運業」,在相關法令尚未修法前,類似餐飲外送服務還屬於遊走法律邊緣。如何克服上述阻礙,進而推動餐飲外送服務在台灣的發展進程,仍有待相關業者和主管機關的共同努力。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