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整合 粉絲經濟才是王道

記者/張勻慈

虛實整合後,迎接這些電商的並不是勝利,而是接踵而來的新挑戰。首先要面對的便是電商紅海的困境,該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呢?先前業者是以打折促銷為主要策略,但價格戰吸引到的只是短暫客戶,並無法增加消費者的黏著度,電商必須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使之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才是王道。

電商不打價格戰 粉絲經濟突破困境

電商1.0的時代,電商平台以流量與削價競爭取勝,而隨著行動載具的普及,帶動了台灣電商蓬勃發展,消費者不再只關心優惠,更注重新鮮的購物體驗,這代表電商4.0時代已悄悄降臨。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賦予產品新價值、促進感性消費、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並讓他們主動參與、共享品牌理念,將成為電商從E-Commerce進化至WE-Commerce的主要課題。

在日本有300年歷史的家俱製造商「家具の里」,轉型為觀光工廠時,將重點擺在與顧客的互動。除了在平台販售DIY家俱外,更定期舉辦親子活動,讓他們自己動手做傢俱,透過活動來凝聚親子間的感情,以及從中教育孩子學會珍惜物品。從中可看出,電商進入了共創的時代,品牌價值已經不再只是商品本身,而是互動過程中所創造的內容,店家與消費者基於共同的理念,激發WE-Commerce的品牌新價值。

電商結合社群 帶動粉絲經濟

隨著社群平台的興起,從以往消費者透過搜尋廣告找到品牌的模式,轉變為透過品牌粉絲們所引發的網路口碑,來進行產品的推廣,可看出其帶動了龐大的粉絲經濟。而在商業模式上,社群化的發展使得許多電商平台不只是金錢交易的平台,更聚集了有共同興趣的人能夠進行分享與交流,有利於產品的推廣和銷售。

日本網路園藝店「花ひろば」,除了賣種子,還透過部落格來分享栽種的技巧與過程。此外,他們創立了Facebook社團「檸檬部」,邀請對園藝有興趣的消費者加入,並鼓勵社員分享種植檸檬的過程,從交流中體會到植栽的樂趣和成就感。社群裡聚集了有共同興趣理念的消費者,讓店家與消費者的關係不再只是建立在金錢上,透過彼此的互動,凝聚成品牌的力量,自然會讓消費者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成為品牌忠實粉絲。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