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政軒
網際網路的發達,加上行銷商務的興盛,現今國人的旅遊模式也已與以往大相逕庭。移動世代的人們取得旅遊資訊的管道相當多元,無論身處何處都能收集旅行資訊,更能隨時關注業者動態,即時搶占先機獲得優惠折扣。過去,人們外出旅遊習慣審慎規劃,再採取行動,如今即興旅行相當盛行,人們或許會為了觀賞林書豪的NBA球賽而飛往美國,想品嘗道地港式飲茶前往香港,行動力大幅提升。
「行動」力崛起 旅遊生態大翻轉
根據台灣Google在2013年的調查,將近九成的台灣人會在旅遊前會先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而台灣地區的旅遊搜尋更是以年增率五成大幅成長,手機部分的旅遊搜尋量,年增率更高達1.6倍。即便人們目前仍多以桌機版網頁進行旅遊資料的蒐集與規劃,但隨著行動裝置普及,使用行動裝置收集旅遊資訊的人數逐漸攀升,未來更可能成為常態,因此行動版網站或是響應式網頁設計( Responsive Web Design)對旅行業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必要時尚能針對產品特性及消費者的便利性設計App供民眾使用。
民眾在蒐集旅遊資訊時,只要在搜尋列上打入關鍵字,便能非常容易找到部落客的推薦文章輕鬆規劃旅遊的景點與行程。除此之外,各種飯店的比價網站,也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替人們解決頭痛的住宿問題甚至有Airbnb這種共享服務模式產生。未來也可能衍生出更多樣的旅遊元件產品,像是飯店自行搭配旅由門票的組合,在網站提供給消費者自由去組裝及規劃,使旅遊規劃變得更加容易且便利。
以客為尊 旅遊服務再升級
觀光旅遊產業占全球GDP一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來源之一。根據觀光局的統計,2015年來台的外國旅客數突破千萬,而台灣人在國內的旅遊人次也突破一億人次,帶來了許多商機,而因應數位時代來臨、消費者旅遊習慣的改變以及物聯網蓬勃發展的趨勢,台灣應利用在高科技產業方面的優勢,發展出高附加價值且吸引消費者的智慧旅遊方案。
屏除提供價格資訊的比價網站,台灣或許還能做出其它模式的旅遊服務,例如針對消費者的需求,來改變產品的設計,以客製化或是協作的方式來建立旅行獨殊價值。以中國的6人遊旅行網為例,其能夠依照消費者的需求來客製特別的旅遊行程,對於缺乏時間規劃行程又不想跟團的消費者,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另外共享經濟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除了出租車子及房子外,其實像是個人的專業知識、技能、甚至語言,也是可以共享的,例如Cyber Go 推出的真人即時旅遊翻譯系統「譯遊Tour Talk」,便能透過網路即時協助旅客與當地業者溝通,而這些創新服務都可以是未來台灣旅遊業發展之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