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緯倫
電商市場經過多年幾番廝殺,如今早已血流成河。面對紅海現況,偏偏又找不到藍海策略,我想是所有業者心中共同的焦慮。因為想不出新創意,或者新創意置礙難行,於是只好開賣/開發跟同業一樣的產品,除了cost down這種令人討厭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方法,有時很難想出更好的招數。
很多人開發/開賣新產品時,都處於自己的幻像:我覺得這個產品好,所以我要賣這個產品。但賣產品是賣給客戶,不是自己拿來用啊!開發/開賣新產品,到底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是客人的問題?還是認為客人跟自己一樣有同樣的問題?先釐清這些「問題觀」,再來想到底要不要繼續賣這些產品。一旦開賣/開發新產品,就有一連串的成本壓力。到時喊煞車,很可能已經賠了錢。
開發新產品開發/開發一件新產品的時候,最先要問的是問:目前客人發生什麼問題,所以我要解決他的問題?但看過許多公司介紹新產品的影片、投影片、文宣廣告,多半都是在跟你講這個產品有多好,規格有多高。但,它們沒有「切中要旨」跟大家講:你目前正發生什麼問題,而我的產品解決你的問題了。
在人人習以赤腳的地方,宣傳自己賣的鞋子有多好穿,材質有多好,是不好的發法。要回頭跟大家講:赤腳的「潛在危險」(因為習慣赤腳,早已知道有哪些危險,所以要告知「潛在的」),而這雙鞋能解決哪些潛在危機(潛在危機可能很多,不可能通通解決,但能解決主要的)這是很能了解的例子,但多半老闆就迷失了,迷失在:不了解客人的危機與需求,而只想像產品有多棒。
所以,不要再說產品功能這麼多,一應具全,怎麼還會賣不好?很多人要的不是產品功能多,而是產品功能恰恰剛好;就客人來說,他不需要中規格的產品已能應付需求,何需高規格的產品;對業者來說,產品功能多,開發成本就會減不下來,機構可能也無法瘦身,而最後根本沒人使用(甚至沒人懂怎麼用)。但功能剛剛好,滿足大多人的需求,反而降低成品,增加利潤空間。
想破頭沒有新創意,開賣/開發不了新產品,無可厚非。有時不妨換個思維,試著從現有市場找尋足跡,改改功能,可能還會另闢途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