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行銷術 如何誘發你的消費慾望

記者/吳佳玲

到底什麼是「感性行銷」?過去不論何種產品,價格總是吸引消費者購者的主要因素之一,電商市場上也一直以理性行銷模式在進行,然而長久以來的價格戰只能短暫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因此能觸動人心、引起共鳴的感性行銷開始轉而成為各大品牌業者著重的行銷手法,希望藉此建立能讓消費者產生印象的品牌價值。

當感性行銷遇到電商 六大特性你得知

將感性行銷運用至電商市場,「感性電商」可發展出策展型、故事化、導購型、衝動性、客製化、影視化等六大特性。一、策展型是指對瀏覽者而言,將如同在欣賞美術展覽、閱讀時尚雜誌、瞭解設計師理念、聆聽動人故事、享受專業表演等情境下進行消費。二、故事化是指創造出值得人回味、打動人心的好故事,以塑造溫馨美好的形象與品牌價值,同時也能獲得消費者的熱烈討論。

三、影視化是指將好故事以影音方式呈現,會更自然地勾勒出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是未來重要的關鍵趨勢。四、導購型則是指就由社群網站的「分享」功能,形成主題性的社群網絡,進而發展成導購的社群商務,如Pinteres就是朋友分享的商務,讓朋友決定你要買什麼。五、客製化是指利用行動定位、數據分析等方式,隨時隨地為消費者提供客製化資訊。六、衝動性則是指如何透過上述方式營造購物氣氛,「誘發」消費者衝動性消費,並適時提供衝動性消費的出口。

由理性走向感性 用價值突破電商重圍

過去台灣電商產業長期以理性競爭為主,比的是價錢、速度、便利及規模,然而卻難敵資金雄厚的「淘寶」等大型業者。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曾於去年底指出,未來電商產業將由理性競爭走向感性競爭,比的將是訴求、溫度、故事及客製化,因此建議台灣業者可從「感性電商」切入。而成功的關鍵在於「創造價值」、「經營會員」、「重視溫度」,唯有創造有價值性的購物需求,才能誘發消費者衝動性購買,在電商競爭市場中突圍。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王義智更於5月時表示,幾乎每個產業都出現「電商焦慮症候群」,即在這網路時代下,如何進一步發展電商的問題。建議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之前,必須先觀察電子商務未來競爭環境的可能發展樣貌,再思考本身所需要建立的電商型態。而資策會認為台灣電商發展的機會在於,「垂直電商,典範創新者」、「巨型電商,技術供應者」以及「感性電商,創意行銷者」。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