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商業生態圈 怎麼做才能活下來

記者/江彥廷

O2O意指Online to Offline,亦是Offline to Online,不論是哪一種,兩者如何整合、相互為用才是決勝點。然而發展至今,O2O品牌不僅可能面臨經營危機,在拓展至世界各地時,也需面臨法律問題,O2O產品能否持續獲利更是一大問題。其實多數的O2O服務原本就存在,例如Uber就是整合搭便車,與共享經濟而崛起。這些不同O2O模式的成功,其背後的重要關鍵就是跳脫媒合服務,打造全新品牌。

思考產品與消費者 創造O2O應用新價值

O2O從線上服務導入到線下的實體店面,考驗的是整合與串流能力,線上必須要能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與服務,不只是送出折價券,而更要能提升消費的趣味與動機。同時,線下服務也轉變為實際體驗的主戰場,當消費者付款、交易和取貨,都不一定是在實體店面時,傳統購物流程就要重新思考。

除了購物流程改變,開發一項O2O產品也一樣必須思考目標消費者是誰。當服務就是產品,服務流程的優化、品質提升、內容豐富度都是不同消費者會考量的要素。然而消費者很難從一開始,就平白無故的加入使用服務的行列,因此要找出消費者的痛點,掌握一群特定愛好與習慣的消費者者,才不會只是往自行臆測的未知消費市場前進。

O2O要有商業邏輯 品牌逐漸轉向O+O

除了創新服務外,在網際網路與行動裝置興起的時代,原本就有大量實體店鋪的品牌,怎能不把握O2O的這個機會。以百貨公司為例,線上購物與實體購物早就同步進行,卻幾乎沒有整合,這時候就應跳脫出線性思維,讓線上消費可以在實體店面取貨;同時實體店面的定義也該模糊化,透過行動裝置加上創意巧思,很多地方都能變為展示櫃,再由行動裝置線上結帳,達成完整的020行銷。

然而O2O的服務,也並非越多使用者加入就一定越好,如果新客戶的獲利完全不及開發成本,那就有可能需要暫緩開發。一般的新創公司較容易忽視這個基本的商業邏輯,對現有的大品牌來說,就比較容易以Online加上Offline同時並進的模式經營,比新創品牌更具有優勢。儘管如此,O2O模式對於新興品牌還是擁有發展空間,只要掌握住內容與體驗兩個關鍵,仍有機會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存活。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