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尖的網友
「王小花與黃阿明在小鹿咖啡館。」隨著臉書的盛行,除了帶動使用者打卡行為,也成為人們獲得資訊的重要管道。滑開臉書,常可以看見朋友打卡美食的訊息,是否因為朋友的分享,而更提高嘗試的慾望呢?目前打卡的風氣,不較以往興盛,在相關的營運模式的發展也未完整,未來的走向仍待觀望。
親友團的打卡推薦 店家好評大加值
打卡真的能吸引顧客?近年來,臉書打卡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不管是外出旅遊,或是品嘗美食等,都會打卡留言或是上傳照片,宣告自己的所在位置。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的馬千惠研究者,以餐飲業作為主,探討網路的打卡功能,是否能具有口耳相傳的行銷能力,以吸引消費者到店光顧。
研究結果證實,餐飲相關的網路打卡,的確具有口碑行銷的效果。消費者對於被打卡的店家的興趣會增加,尤其打卡者越值得信賴,對消費者的說服力越大,例如,若是親友打卡的餐廳,越會優先列入消費者美食口袋名單。而多數使用者並非將行銷店家,列為打卡的主要目的,但隨著店家被打卡的次數增加,出現在臉書的機會和比例更多,越能增加其他使用者對店家的印象。
未來打卡定位服務 將以推播為主
過去幾年,臉書打卡盛行,是LBS(Location base service)定位服務的延伸。LBS是依照使用者的所在位置,以手機提供服務,包含常見的社群的促銷活動、定位追蹤行銷、線上交友或玩遊戲等。而LBS龍頭Foursquare,即曾與當地的店家和臉書合作,以促進店家打卡的行銷活動。當消費者帶著Foursquare的集點卡到店家消費時,系統會自動在臉書打卡,顯示曾經到此消費的訊息,以及此次消費獲得的點數數量。
n Foursquare網站〈圖/Foursquare官網〉
但隨著人們對打卡的熱愛度降低,以及LBS服務獲利的營運模式模糊,LBS的未來,仍充滿未知數。目前LBS的實行方向,將修正系統主動打卡的方式,改以由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打卡;同時也積極收集消費者的購物喜好資訊,提供相關的訊息,以提高行銷的精準度。而Foursquare也在去年變更營運模式,改為推薦美食、景點的平台。並移除打卡功能,依據先前50多億個的打卡次數和5千多筆的店家資訊,改以依照時間、地點和消費者喜好,推播甜點、美食和娛樂等資訊給消費者,並以最棒的推進引擎為目標前進。
資料來源:馬千惠,網路打卡的口碑傳播效果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之研究-以餐飲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碩士論文,中華民國1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