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分享了嗎 台灣共享經濟趁勢起飛

記者/周頌宜

近來全球最火紅的名詞「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也逐漸在台灣發酵。隨著e世代來臨,共享經濟已藉由網際網路滲透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如台灣的共享網站租生活搭伙網美食快遞好客網,以「租賃」方式取代「購買」行為,透過共享網站媒合,不管是車子、房子、生活用品都可以與大家分享。

台灣行不行 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歐美國家的「共享經濟」行之有年,多元化的新創產業證明「租賃」真的可行。將購買產品的花費扣除共享經濟的支出,會發現生活開銷少了一大半,共享本身就是一個加值的效果,也是一個理財的消費概念。台灣到底適不適合呢?台灣地狹人稠,相較歐美國家幅員遼闊,一起共乘、搭伙的媒合率較高,也就是說,容易找到分享的對象,消費共享的概念絕對可以在台灣社會推行。

縱使「共享經濟」便利又省錢,在台灣卻無法普及,除了與歐美國家的文化差異之外,安全是台灣社會最大的顧慮。許多的新聞事件傳達出與陌生人共享是一件冒險的事,既不知道對方來歷,也不明白對方的目的,貿然答應共乘、共用,省了錢卻遭遇危險得不償失。如何降低人們的疑慮,使大家願意接受「共享」的消費模式,無疑是共享平台的一大挑戰。

未來新趨勢 共享與賺錢新模式

在台灣,雖然共享的概念尚未普及,仍有幾個穩定經營的網路平台,最大的平台非批踢踢(PPT)car-pool版莫屬。據統計,在此共乘版上,每天約有40-50篇要求或提供共乘的新增貼文,此版更時常登上批踢踢的熱門版,可見台灣民眾是可以接受共乘及分享模式。現階段,批踢踢匿名性所引發的安全性問題仍是大眾討論的重點;但不置可否,台灣民眾已慢慢接受「分享經濟」的思維。

隨著「共享經濟」的崛起,不僅提供企業新模式的創業機會,更提升人們的生活經營品質。縱使目前台灣的相關法律規範尚未明確,且諸多傳統產業反對聲浪;不過,台灣擁有環境的先天優勢及尚未被開發的潛在市場,消費共享的概念是值得投入的,「共享與賺錢」(Share and Earn)的新模式勢必成為未來的新趨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