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後勢可期 「黑五」入華力拼「雙11」

上海觀察/葉閔宏

聖誕節前夕、感恩節之際,北美零售市場年度促銷折扣代表日「黑色星期五(11月28日)」,然而這波折扣今年也席捲大陸,「海淘」力量確實後勢看漲:亞馬遜推出首屆海外購物節,用戶能藉由「海外購」同步享有黑五的獨家優惠;阿里巴巴則宣布投入6000萬現金紅包,用戶能透過天貓國際、淘寶全球購等旗下平台參與黑五。

而今年最大獲利電商「蜜淘」,最終單日銷售額創下2486萬成績,與阿里巴巴的雙十一互別苗頭意味濃厚。回顧2013年,黑五於大陸的影響力仍十分薄弱,一年之後卻成為雙11後的購物盛會,儘管交易額不及雙11的571億元,但相較於2009年首推雙11的5000萬交易額也相去不遠。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已達767億,同時也預測「海淘模式」將成為未來網購的驅動力。

蜜淘黑五鎖定「海淘族」 阿里雙11苦推全球化

海淘力量連阿里集團都不敢小覷,今年雙11三大方向之一便是全球化,並試圖打造「全球雙11」,但如何讓歐美國家也能像中國大陸一樣「瘋黑五」,則是阿里目前需要克服的問題。首先,以兩購物日的時間點來看,對於歐美國家來說,黑五適逢感恩節期間與聖誕節前夕,在當地文化背景有其「採購」的必要;反觀大陸雙11前後,消費者並無任何購物需求,也因此只能大打價格戰、以價制量、主打低價。

其次,則是比較大陸境內對於「蜜淘黑五」與「阿里雙11」兩大電商購物活動,兩者核心價值差異甚大:前者目標族群明確,鎖定海淘消費族群;而後者則是一昧的強打低價,儘管今年雙11交易額再破紀錄,但在海淘勢力湧入的同時,「雙11如何玩」的困境可謂迫在眉睫。

大陸生活水平逐年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隨之提高,對於低價格的要求不如往年,更多的消費者要求的是商品品質,在消費素質提升的環境之下,由於大陸境內賣家素質參差、良莠不齊,許多消費者更依賴國外品牌,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購買較佳品質的商品,也因此「海淘族」誕生了。

與市場有別 蜜淘核心:B2C+自營模式

跨境電商一直是擴大電子商務市場的一大機會,自2014年3月上線以來,蜜淘月銷售額保持千萬成績,今年黑五更順水推舟取得不錯成績,主要取決於專心做一事,即以跨境B2C為主要商業模式,在大陸境內是為數不多以此型態進軍電商市場的業者,同時輔以自營降低商品價格、保證商品來源、減低倉儲成本。

所以說,當阿里雙11試圖走出大陸、擁抱全球的同時,這股態勢其實早有蜜淘領頭,兩業者對於電子商務藍圖的規劃不謀而合。相較而言,阿里有著更為強勁的品牌優勢,但若未能將優勢實踐於購物活動,使其更具價值,消費者對雙11第一印象將始終擺脫不了「便宜」,這將會是阿里未來推廣雙11的絆腳石;反之,消費者目前對蜜淘品牌仍不熟悉,但其模式本質相較於阿里,更能理解消費者需求,未來除了進階商業模式外,品牌推廣也將是重點項目之一。

註:文中幣別為人民幣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