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錢蔚
螢幕前的你,是否也過著睡前逛完臉書(Facebook)或Instagram才能安心入睡,而清晨睜開眼第一件事則是點開社群App瀏覽好友po的新文與最新資訊的生活呢?社群網站正當道,廣告主自然不會錯過藉社群網站行銷的機會,不過,最近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臉書裡充斥著大量的廣告化po文與商業廣告呢,如此的廣告氾濫又可能產生哪些後果呢?
社群行銷big data立大功 「過猶不及」廣告氾濫恐生倦怠
社群網站為使用者提供用來建構關係網路的平臺,使用者也樂意花費時間打理他們的線上社群關係網路,就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Facebook(臉書)而言,其月活躍使用者數已達到13億,而社群網站使用人數越多,便意味著其所擁有的數據庫越龐大。鑑此,不少廣告主便將行銷戰場延燒至社群平臺,希冀能夠藉這些社群網站背後的big data,掌握流行趨勢、分析使用者使用行為,將其廣告以不同的型式觸及更多可能的消費群體。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行銷手法雖深受廣告主的喜愛,但對於使用者卻不盡然如此,尤其是當廣告過多之時。社群本意是建立關係互動,使用社群網站,本是想更多的瞭解朋友家人的生活並與之互動聯絡、或者追蹤自己感興趣的資訊等,可惜,隨著社群廣告行銷手法的日漸成熟,現在動態時報反而充斥著過多的廣告文,不免讓使用者產生倦怠感、甚至反感,據悉,已有不少使用者向臉書表達「希望能夠減少這些促銷文章」的期望。
使用者或難捨臉書 未來廣告將更精準
儘管廣告氾濫可能讓使用者感到疲倦或是反感,但使用者未必因此棄用臉書。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的李雅靖教授指出,因存在網路外部性(network effects),臉書成員仍會一直在這個社群網站,只要其大部分的朋友都還在使用臉書,他便很難放棄臉書,因此,太多的廣告雖然會造成成員反感,但比起社交關係(或者是偽社交關係)的建立與維持,成員會選擇忍受這點不便,並拿出他們尋常對付網路廣告的方式,即忽略與關掉跳出來的視窗(廣告)。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過多廣告造成的使用者疲態與反感,臉書也將做出一系列的改進,希冀回應使用者的期望,像是取消動態贊助廣告、減少動態時報呈現的廣告文數量及允許使用者可針對廣告做篩選設定等。對此,李雅靖教授則表示,即便設置此類機制,臉書廣告未必因此減少,但將變得更精準、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因為呈現在眼前的都是自己喜歡、曾經蒐尋過或者朋友喜歡的產品與品牌相關訊息,可能將較會成員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