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行銷發燒 結合實體才夠看

記者/鄭傑文

傳統的行銷模式講求觸及率高,因此在媒體組合上也以單向、大眾為常見,但隨著網路進步、社群普及,過去所認定的行銷價值鏈也徹底被顛覆。在講求參與、分眾的網路時代裡,不僅線上拚創意,線下也透過讓用戶實際參與,達到深度行銷的目標,成為品牌在網路上嶄新的廣告互動模式。

闖關拿獎品 創造「有機行銷」

網路行銷活動眾多,但也有為數不少的活動僅僅是曇花一現,因此如何獲得第一批響應的參加人數將是活動成敗關鍵。尤其以虛實整合為行銷目標的業者,必須具備強大的驅動力,讓網友不但會自發性的完成實體任務,還能到網路上進行分享。為達到這樣的目標,參與式行銷的活動流程、獎賞回饋及活動娛樂性的規畫也就至關重要。

例如Hello Kitty 40周年活動就與粉多任務合作,邀請網友到各地的實體店面去完成與Kitty公仔合照的任務,再以Facebook帳戶上傳照片到活動頁,待完成後便可以獲得平台的虛擬代幣及限量贈品作為報酬。透過任務平台的基礎及品牌的號召力,以此吸引用戶參加活動。

此外,因為參與者使用社群帳戶登入,所以在上傳照片的同時,也會發布在個人動態牆上,形成二度社群擴散的力量,達到人際口碑、吸引同一分眾群的使用者參加活動的效果。這種由業者開始傳遞資訊給消費者,再由消費者進行傳播,並回饋內容予業者的循環過程,即是參與式行銷中「有機行銷」。

特展行銷夯 引發品牌共鳴

另一方面,有鑑於觀看展覽已成為普及的休閒活動,且透過展覽,觀眾可以更深入了解特定主題內容,因此在近期便有許多商業品牌也開始將腦筋動到特展上,例如:LINE的互動樂園、卡通品牌特展等,都在此列。這些展覽跳脫過往傳統模式,以觀眾互動性為主要訴求,並結合社群互動、通訊軟體,使展覽變得更為活潑有趣。

除了本身已具號召力的品牌會舉辦特展外,也有偶像劇業者將劇情腳本化為展覽空間,成為行銷的新工具。現正熱播的台製偶像劇《16個夏天》就突破窠臼,其首創的展覽設置上不僅有片中場景,還有打卡分享區,同時,其也在粉絲團PO出演員突擊展覽預告,利用線上線下的互動,吸引更多目標客群前來觀展。

透過觀展的親身體驗,觀眾更加融入故事背景中,達到深度行銷,產生不同於以往的獨特互動關係。這些以實體媒介創造虛實整合綜效的行銷活動,在線上回流的成效上,皆有相當傑出的表現,相信未來這些以實體結合虛擬的參與式行銷策略,勢必更加多樣化。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