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翊君
七夕情人節將至,緊接而來的又是父親節,業者無一不瞄準節慶商機,在節日前後推出促銷活動增加買氣。而在東西方文化匯流的台灣,每年都有許多節日慶典,其效應包括親朋好友們相聚聯絡感情,同時也刺激商品買氣,許多業者藉節慶之名,行銷品牌與商品,如何創造消費者對節日的集體記憶,即是節慶行銷的關鍵元素。
讓商品行銷 搭上傳統慶典順風車
台灣的節慶型態主要可分成傳統慶典、民俗廟會、原住民祭典以及新興節慶等。這些節慶,多存在著消災祈福、紀念與團圓的特性,此外,多數節慶亦加上遠古傳說或歷史故事,讓節日更添意義。例如傳統慶典「端午節」,起初是為了驅邪避凶,爾後又加入屈原的歷史故事,讓端午節增添傳奇性,也讓行銷活動有更多發揮空間。
對於傳統慶典的行銷策略,主要有三點。首先是故事行銷,透過節日的由來、傳說等,營造過節氣氛,進而刺激大量消費。再者,主體商品如端午節之粽子、香包、划龍舟等,也有許多附加商品與這些主體商品連結,成為節慶主體商品鏈的延伸;此外,為抓住節日團聚之需求,許多商品亦不受限於主體商品,如肯德基於中秋節推出的節日限定「炸烤雙享餐」,提供消費者更多新選擇。
地方節慶 展現地區特色與文化傳承
除了企業品牌行銷外,地方特有的節日,也能經由節慶活動來行銷當地特色、促進觀光與振興地方產業,並傳承文化傳統。舉例來說,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即為一代表性節日,其中包含四大主軸:演出、展覽、遊戲、交流,即透過民俗舞蹈演出、多樣的童玩主題展覽、國內外遊戲及戲水區與舉辦文化藝術研習與童玩教學交流,將台灣童玩文化推廣至國際。
宜蘭縣文化局長陳登欽表示,童玩節之所以成功因素,是由於國際表演團隊對活動的正面評價、民眾對童玩節的支持、遊客對園區活動的滿意程度,以及大會工作人員對活動的認同與向心力凝聚增強等。上述因素都再再顯示出地方節慶的行銷活動除了能帶動地方產業經濟,讓當地民眾更加支持外,也能提升當地民眾向心力,使日後活動規劃更順利,形成正向循環。
地方節慶行銷不僅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還能讓民眾了解各地區的特色文化與環境,打造城市知名度。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一窩蜂的習慣,導致許多僅是複製地方節慶行銷的成功案例至另一城市,較難塑造在地文化價值,各地區應以當地文化為出發點,輔以創新元素,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慶典,讓地方節慶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