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者聯「萌」 卡哇伊萌出百億商機

記者/許雅婷

從黃色小鴨到貓熊寶寶圓仔,一股萌勢力正火速席捲台灣,颳起一波波地萌旋風,瞬間擄獲台灣民眾的心。此萌文化更蔓延至全球各地,強力發威形成「萌經濟」,帶出百億以上的龐大商機。這個現象也不免令人好奇,究竟此波由萌文化所帶起的流行究竟是從何發起,又是如何風靡全球呢?

裝可愛賺錢 日本「卡哇伊」帶出萌潮流

萌文化其實是日本特有「卡哇伊」(可愛い,意指可愛)文化的一部分,最初萌一詞僅限於形容ACG界(Anime, Comics and Games的縮寫)的虛擬角色,後期才被擴大解釋到「任何能讓自己產生極端喜好的事物」。而隨著萌文化在2003年以日本東京秋葉原為中心地流行開來,各類型的萌商品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在日本市場上冒出。

日本萌文化當道,只要夠可愛就可產生市場,除了動漫人物為賣萌基本盤外,許多產業也紛紛推出萌系商品。例如在觀光產業上,日本各地推出地區觀光吉祥物,根據日銀(央行)熊本支店在2013年指出,當中的人氣吉祥物「熊本熊」(くまモン)在兩年就創造了約新台幣354億元的經濟效益;另外在演藝產業上,知名歌手卡莉怪妞即是以誇張的可愛萌元素作為特色,風靡日本流行樂壇。

賣萌無敵 「卡哇伊」萌翻全世界

看好「萌文化」的行銷潛力,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10年時擬定「文化產業大國戰略」,輔助動漫畫、流行服飾、電玩等產業,將「酷日本」概念行銷國際,其中即包含卡哇伊風格的萌文化。像在今年(2014年)即將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中,日本代表隊選定知名動漫《神奇寶貝》中的「皮卡丘」作為應援吉祥物,除了為日本隊助陣外,也透過世界盃向全世界宣傳日本萌文化。

不僅日本萌文化讓人大呼「卡哇伊」,國際上也有許多可愛的熱門角色,其中最經典的例子非美國迪士尼莫屬。迪士尼旗下的經典角色群以可愛、活潑的形象深植人心,加上各式周邊的推出與主題樂園的設置讓角色活耀國際,成功抓緊全球消費者的荷包,不讓日式「卡哇伊」專美於前。

萌文化發燒 台灣搶攻萌商機

萌文化不僅在日本引發風潮,這股旋風也吹向台灣,引爆台灣萌商機,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李世暉表示,台灣因地緣關係,加上仇日情結較輕微,深受日本文化影響。而透過觀察台灣的各類產業,不難發現日本萌文化已深耕於台灣,例如中華郵政在今年即首度與日本人氣角色「拉拉熊」合作推出周邊商品,引發搶購風潮。

除了與知名角色結「萌」外,許多台灣企業也紛紛選擇自創萌角色為產品加分,例如2011年時248農學市集即看準萌商機,請繪師櫻野露設計角色「鳳梨娘」,推出萌系農產品「神農鳳梨乾」進軍百貨專櫃;台鐵去年(2013年)也曾大膽採用虛擬人物「台灣鐵道少女」作為餐車代言人,此舉甚至吸引日本媒體報導。由此可見「萌化」儼然已成為企業主常用的行銷手法。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