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陳緯倫
按照往例,今年二月又去了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也許今年因與動漫分展,感覺人潮不如以往,但現場還是擠滿了不少人。
如同以往,電子書勢不可擋,低價促銷不在少數;可惜的是,整個展場攤位看來看去,營銷方式還是如同去年,並無新意。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想法來賣書,或者寫更好的書來刺激銷量。就跟現在的歌手,既然數位盜版已不可遏止,賣唱片賺不了什麼錢,於是把眼光擺在演唱會,改做無法無償複製的門路。出版商掙不了多少錢,不如改賣課程或講座。打開現在的雜誌,其實滿多廣告版面推銷自辦的商業課程講座,免費看雜誌的人可能因此付費上課,這是出版社另類的營利方式。
我對於書展攤位本身並無太多想法,但對於在毛毛雨的天氣裡,還要撐傘排隊買票卻略有意見。我相信如果一個"國際展覽"可以更進步的話,至少不用讓看展的人忍受風吹雨打只為買票進場;現行的方式是,排著一長條隊伍,然後等到你的時候,掏錢買票。
如果我們進場方式可以"增加"電子票證入場,相信可以節省很多大會人力"檢查入場門票"。假設我們可以使用悠遊卡等電子票證刷卡入場,不用掏錢,不用長時間排隊,只需在各門口處擺上一台悠遊卡感應器,看展者只要輕輕一碰,學生就依學生卡以學生價進場,社會人士就以一般價進場,我想遠比只在一處兩個票口等著買票會快速很多。
當然,沒有電子票證的人,一樣可以現場掏錢買票,或者運用此次的ibon售票系統。至於每次入場出場,每次都有大會人員要求你出示票券以供檢查,我想有了電子票證,於入口處入場可以省去更多時間。
數位產品與我們已形影不離,運用在更好的看展經驗之上,我們會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