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庭英
過去「數位病毒」往往令使用者直接聯想到「電腦病毒」,顧名思義,其為電腦使用所需防範的威脅。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成為檔案儲存傳輸的載具,加上網路連線功能與附加功能的增加,也助長了「手機病毒」的產生。現今使用者常將智慧型行動載具當作「行動電腦」來使用,卻忽略了其與電腦一樣會面臨病毒問題,並疏於防範病毒威脅。
智慧時代來臨 駭客魔爪伸進行動載具
事實上,手機中毒的嚴重性並不亞於電腦。隨著使用者對智慧型手機的依賴性逐漸提升,手機所儲存的重要隱私資料早已不少於電腦,駭客很難不將智慧型手機當作目標,賽門鐵克(Symantec)針對網路安全風險的調查更顯示,網路威脅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而提升。再加上行動商務的普及,手機內可能儲存使用者的信用卡、Paypal及相關帳密資料,若中毒並遭駭,後果將十分嚴重。
根據中國大陸的調查,手機中毒輕則使手機故障,無法正常開關機,重則隱私資料遭竊取,甚至可能無預警便透過手機進行消費,並被安裝惡意程式、自動發送簡訊、消耗流量…等,不僅傷害使用者荷包,更引發嚴重資安問題。更可怕的是,多數使用者雖將手機當電腦使用,對手機病毒的警戒心卻遠不如電腦。
載具使用繃緊神經 資安問題化險為夷
網頁亂開可能導致中毒是電腦使用者皆知的常識,如今智慧型行動載具使用當然也需注意此問題。近日常見的詐騙手法便是駭客佯裝友人,透過手機訊息傳送寒暄話語及「惡意網址」給被害人。事實上,此類犯罪手法並非創新手段,其過去常出現於各種即時通訊軟體及電子郵件中,電腦使用者早已對此產生警覺,不料換個媒介又能令使用者受騙,顯示使用者過於低估行動載具資安問題的嚴重性。
由此可知,防範行動載具已刻不容緩。除了不點擊不明網址外,APP應透過App Store、Google Play下載以獲得保障,並避免下載「破解程式」,及注意APP授權內容,是否要求過多個資及「裝置管理員」權限。最後,電腦需要防毒軟體,智慧型手機亦然,目前已有免費防詐騙APP可供使用者下載。只要使用者了解手機資安的重要性,並謹慎使用手機,便能大幅降低權益受損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