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來了 俗擱大碗的3C新勢力

記者/黃元郁


過去省吃儉用只為買動輒一兩萬的智慧型手機,如今情況可能不同了,這震撼性的改變由大陸小米機在台掀起,其不僅功能及配備上不輸資訊大廠產品,正式在台販售的單機價格更只有9,499元,對於想使用智慧型手機,卻不想搭配高費率電訊方案的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選擇。感受到這股來自大陸品牌的壓力,宏達電蘋果亞馬遜等資訊大廠也紛紛研發平價手機應戰。


山寨風氣漸轉型 物美價廉推動新熱潮


一般人對於大陸品牌的電子產品通常都有著負面印象,過去便宜的山寨機流通台灣大街小巷,卻因品質低劣無法在台灣找到穩定市場,而今山寨風氣漸漸出現改變,同時具備漂亮價格與高品質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冒出,根據賽諾市場調查公司統計,大陸品牌行動設備的當地市佔率,已超過70%,其中一線品牌,包括生產小米機的小米科技、剛跨足行動設備市場的聯想中國,以及酷派中興通訊等等。


這些品牌追求低價格的同時,也穩定了品質,並研發獨有的專利功能,如聲控拍照、高低溫的耐冷熱技術等等。尤其是打響進軍台灣第一砲的小米科技,去年在台灣試賣,首批出貨20萬支,開賣幾分鐘內即銷售一空,如此盛況歸功於其萬元不到,卻與宏達電、三星熱銷機種的核心處理器同規格,且具備各項有趣功能,如判別詐騙電話,及開放與小米粉絲共同開發應用軟體的平台,都讓小米機的使用介面更貼近消費者,也建立一眾與蘋果果粉匹敵的米粉。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台灣資訊業全面備戰 


前幾年大陸產業無不向台灣學習,綜藝節目、餐飲小吃、商業營銷手法都曾師法台灣,而今大陸利用龐大的內需市場及眾多人材,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產業,無論實驗性的商品或新型態行銷手法,都逐漸累積經驗,一舉反過來侵佔台灣市場。在資訊產業,大陸重視的價值從過去的硬體生產,轉變為現今的軟體應用,以小米機為例,硬體配件的製造幾乎都在台灣,軟體的部分則交由大陸總公司設計小組負責,其人材多為谷歌、微軟、摩托羅拉的前員工,明顯能看出軟硬體整合的轉變。


其實台灣手機產業比大陸發展早十年,而今卻只剩下宏達電一家獨撐大局,數位時代雜誌曾做評論表示,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軟硬體的重視程度,台灣資訊產業過去看重硬體生產,努力在生產的過程中壓低成本,而忽略了軟體才是使用者體驗的核心,輸掉了消費者的心,價格再低也無法挽回。台灣與大陸的文化相近,語言共通,未來更多大陸資訊產品與各種產業進軍台灣,是政治力量無法阻止的趨勢,也是台灣企業必須正視的問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