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萱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時代,致力保存瀕臨絕種動植物的重要性人盡皆知。但是你知道我們人類有將近一半的語言也面臨瀕臨絕跡的命運嗎?
現今人類的語言約七千多種,但是絕大多數被使用的頻率與人數少的可憐,約有三千多種預估將於本世紀結束前消失。科技促使的工業化革命是元兇之一。語言瀕危不僅僅是某種語言不再被使用那麼簡單,正如同Google發起的「瀕危語言計畫」網站上所寫的:「當一種語言消亡時,這種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也隨之消失。隨著每種語言的死去,我們都會損失大量的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是,我們會失去一些族群對幽默、愛以及生活的表達方式。」,語言代表著一個種族或國家的精神與靈魂,也是其創造力的表現。因此維持語言多樣性對於人類文明的存續格外重要。
然而科技如今有可能成為瀕危語言的救星。正如同上段提到,搜尋引擎龍頭Google除了服務一般網民,也雪中送炭地為語言的保存盡了份力。Google將這些稀少語言以數位化的形式來保存,對於沒有文字、僅能以口語表達的語言則改以影音的方式紀錄。網站中的呈現方式展示了一如Google貼心詳盡的地圖服務,在全球五大洲上密密麻麻標注了稀少語言的所屬語系、瀕危程度等資訊,該網站已經收錄了超過三千多種瀕危語言。此計畫的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能透過線上資源保存充足的語言範本,紀錄這些文化活過的證據。
除了Google外,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不朽的聲音」專案計畫也致力以數位科技保存瀕危語言。這個計畫建立「有聲字典」。這個在線字典收錄了超過三萬個詞匯和超過兩萬段錄音音檔。投身在這個計畫中的語言學家認為保存瀕危語言可作為學習其他語言的助力,同時他們也認同語言多樣性與人類的思維啟發與文明進步有高度的相關。
隨著智慧型手機發燒的App也助瀕危語言一臂之力。澳洲的語言學家開發出一款瀕危語言字典App,收錄了澳洲原住民的瀕危語言「Iwaidja」,由於App優異的行動性與可攜性,輔以圖像影音的學習方式,讓年輕一輩的原住民更願意學習母語,未來還將開發口語辨識功能。
科技讓世界的走勢趨於單一化,迫使少數語言瀕臨滅絕,如今有可能將功補過,正印證了那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