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緯倫
近兩年來因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崛起,使得市場多了相關應用程式的購買,也造就一波以開發應用程式的資訊公司。其實自從網路發燒之後,寫網頁的公司就如春筍般林立,推究原因,這些「小型」的網頁公司或是APP開發公司,不需要養太多人力,通常五個人就可以組成一間公司,甚至跑單幫的也不在少數。
這幾年因緣際會,多多少少和一些小型的資訊公司的主管或創辦者談過話,了解他們創業的起源、過程,以及如何實踐那心中偉大的夢想。不少創辦人都是貴少爺,可能在國外念個MBA之類的,畢業歸國後,應該也沒有上過什麼班,看過老闆的臉色。他們觀察現在流行什麼網路趨勢,發覺似乎有利可圖,於是沒什麼職場經驗之下,跟貴夫母調個錢,於是招兵買馬,租辦公室,找人才,就成立間公司,開始那創業維艱的旅途。
歸類一下這些老闆的特質:一、年輕人,25到40歲之間,可能是獨自成立,也可能是朋友一塊成立;二、理想多,做哪一類資訊(如電子書),發下豪語就要做那一類的龍頭,他們講著講著,談起當下最火紅的同業,就說自己的產品功能更強大,應用更廣,一待上市,就會超越龍頭,然而這時公司才剛起步,連個熱銷的產品都沒有;三、資金多,雖然這類小公司不需要養太多人,但每個月零零總總的開銷,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於是資金無外乎藉著沾親帶故,認識背景雄厚的某某企業董事長來擔任股東,把股東大名寫在官網上。
我通常微笑看待這些年輕老闆,因為他們可能真的是明日之星,想一想雅虎、臉書創辦人,成名之時也是年輕人,我們又怎麼能說他們不能飛黃騰達呢?但我也必須說,許多創辦人的理想實在太高了,發下海口什麼都要跨,要做龍頭,但目前連個像樣的雛型都沒有。其一,他們說要產品上市之後會超越誰誰誰,但那個「誰誰誰」的公司有多大,資金有多雄厚,人力有多充沛,佈局有多廣闊,當下的使用者有多龐大,產品功能有多複雜,又豈是短時間內能輕易被超越?其二,他們口中的「誰誰誰」,頂多長久經營某一區塊,某一功能,才有目前聲勢,但這些年輕人毫無畏懼地什麼都想攻,果真勇氣可嘉?
總之,想法姑且聽聽,我們只能祝福這些小老闆把錢燒光之前
,迅速完成那夢想!